第233章 来意(2 / 3)

种穿越时空的混乱。

校园里其实是一个很容易令人让心情平静下来的地方,哪怕只是在两侧树冠如盖伞一样的小道上,也总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充满了青春的气息。

一路踩着不疾不徐的步子,王皓走过校门口那条长长的,铺满黑色煤渣的路,脑海里竟异想天开地想着,是不是给乡中捐一笔钱,用于校园里面的硬件建设。

99年的乡中,断然算不上是红墙黑瓦,绿树成荫,实际上,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墙面已经剥落得看不出早先的样子,大概也只有教学楼后面那一排新修建起来的学生宿舍,多少还能看到一丝现代化的气息。

不过一想到再过上几年时间,乡中就会因为生源的匮乏而被迫选择关门大吉,学生则分流到新成立的东洪乡实验中学那边,王皓又不禁苦笑了笑,觉得自己这个想法确实有点多余。

如果没记错的话,等到乡中彻底消失之后,没多久的时间,这座原本充满书生意气的校园,立马就会变成东洪乡的第一座养老院,从朝阳的璀璨到落日的余辉,谁也不会想得到乡中的结局会如此充满戏剧化。

不出预料,晨读结束后,王皓刚刚踏进教室的门,很快就被李长河叫到办公室,只不过令他有些意外的是,李长河并没有跟他提起任何关于晨读迟到的事情,反而是谈起了这个学期结束之后,王皓究竟会选择留在一班,还是去隔壁的理科班。

“按理说这种事情你自己考虑就行了,不过从客观的情况上来讲,我还是希望你能继续留在一班。”

“一方面,你的语数外三门主课的成绩里面,语文跟英语的成绩是比较拔尖的,但是数学的成绩只能说很勉强。”

“除了三门主课,政史地,理化生这六门副课,除了生物这一门你占了一定的优势,物理跟化学基本上都是跛腿学科。”

“当然,具体要怎么选,你自己还是要多想想。”办公室里,王皓有些皱眉。

其实关于究竟是选文还是选理的问题,王皓知道李长河最近差不多已经把班上的几个尖子生都问过了一遍,毕竟作为班主任,他当然希望这一波人能留在文科班上冲刺高考。

实际上,在选文理科的事情上面,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要面临这个选择,只不过因为都是第一次碰到这个问题,所有绝大多数人其实根本不了解做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从将来就业的层面上来讲,选理科当然具备更强的优势,只不过他心里早就已经有所判断,就像李长河分析的,从学科上来讲,自己的文科科目明显是要强过理科的,当然,最重要的是,上辈子王皓选的同样是文科。

办公室里,见王皓似乎并没有考虑好这个问题,李长河也没有多说什么就让他回了教室。

“老李没为难你吧?”教室里,王皓的屁股刚挨着凳子,边上汪文兵就探出半个脑袋朝他问道。

“你当他吃饱了撑的!对了,你们几个都选文科?”如果王皓没记错的话,上辈子宿舍里的六个人,除了石洪波没有高中毕业以外,其余几个人都是选的文科。

见李少鹏他们几个点了点头,王皓也没说什么,他当然知道结果跟记忆中没有什么偏差,不过如果完全是按照记忆的话,那应该只有李少鹏最后考上了本科,包括他在内的其余四个人都是高中毕业就参加了工作。

但是这一次,不管怎么样,王皓觉得自个儿总归一个本科还是能考得上的。

校园里,关于文理科分班的氛围不知不觉中越发浓厚起来,其实王皓私底下也听到了一些风声,文理科班的班主任都在拉人,尤其是班上的尖子生,更是约谈了不下数次。

当然,对于这样的做法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高考成绩好不好,关键还是看尖子生的水平怎么样,至于那些拖油瓶的角色,想都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没人回去关注。

王皓虽然也会愤愤这样的不公平,但是前辈子经历过更为复杂的社会,他也不至于天真到认为真的有绝对的公平可言。

在乡中上了五天课,王皓觉得自己越发懒散了,尤其是现在每日生鲜那边有李东来坐镇,优鱼库曹静也干得风生水起,王泥湾那边,杨三跟王明义,还有自个老子,多少也算得上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样一来,王皓更是觉得浑身都轻松。

周五下午上完四节课,他出了校门就直奔优鱼库那边,店里的生意还不错,连带着隔壁的两家麻将馆跟茶房里都有不少人在聊天打闲,由于王皓这只蝴蝶的煽动,本来清冷的东洪街显然也变了味道。

因为上午没出来,食堂那边的菜真的是一天不如一天,王皓索性扒了两口就倒进了门口的垃圾桶里,这会儿肚子早就咕咕叫起来,跟王菊打了声招呼,点了条烤鱼一个人吃得满头大汗。

有时候王皓也会觉得,吃不起饭的时候,连块肥肉皮都是好东西,但是现在挑起嘴来,也是更胜往昔,只能说改变命运有时候其实就是一顿饭的事情。

以前家里条件不好那会儿,他老娘一块肥肉皮反复在锅里刷锅底,不夸张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