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朕小时候也聪明,长大之后,朕却觉得自己不如杨素、高颎他们聪明。”
“朕就觉得,还是因为成长的环境出了问题,朕在成长的年代,就已经是晋王,有一些拥簇手下,做什么都有人出谋划策,想干什么都有人设想周到,所以朕——就被耽误了。”
“朕不想智云也变成这样,虽然你的年岁小,但朕对你寄予厚望,不想你变得碌碌无为,所以朕放你出去闯,但你要答应朕,保护好自己,朕有一天也会登上泰山的山顶,向皇天后土宣告朕的功绩,朕希望到时候能和你一起去,不要让朕像汉武帝一样,成为孤家寡人,明白吗?”
李智云用袖口抹了一把眼泪,心情沉重的点点头——杨广要封禅泰山,这个难度可太大了。
“不说这个了,你给朕讲讲,朕要怎么交税,才能让这世家豪门都跟着交税?”
李智云想了想,说道:“首先要取消人头税,这根本没有意义,因为真正有钱人,他们不交税,比方说师伯你,再比方我被封为佛子了,有了功名就不再交税了。”
“而交纳人头税的人,其实都是没有钱的人,没钱的人本身生活就很艰难了,他再交税就更难以为继了,最后只能成为逃税的流民,这样国家的税收就会越来越少,穷人会越来越穷,富人却会越来越富有,世家门阀就这样一代代累积起来了。”
“人头税是不能取消的,租庸调是立国之本,不可轻动。”杨广凝重的说道:“不过大业以来,朕已经几次减税了,却仍不能改变百姓穷苦的局面,而世家豪门却越来越富有,这肯定是出了问题,智云,你继续说,朕想听听你有什么办法!”
“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征收产品税,在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后开始征税,那么师伯你要买这件衣服就要交纳足够的税款,比如这件衣服是十贯,你就要花十一贯买下他,因为有一贯的税钱,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例外。”
“这不就是商税吗?”杨广笑了,“智云这个行不通的,我们大隋的子民有储存的习惯,他们生产出来粮食不肯卖的话,我们不就没有税收了?”
“对,所以商税是还有一个附加税的,就是针对这种情况的,收入了,就要变卖出去出,不卖的话,那就要没收了,比方说张三,收了一百石粮食,那么在明年秋收之前,他必须卖出五十石,如果没有卖出去,那么多出来的部分就由官府强行征没,他要是卖出去了,就按五十石收税。”
“这个也不行,我们没有办法查证,他是不是真的卖出去了,还是藏起来。”杨广说道。 “而且四百年的战乱刚刚平定,商业的繁荣也远远比不上汉武时期,朕不打算收商税,也不想搞什么盐铁专卖,等商业发展起来,咱们再考虑这个!”
没错,没有税票这个东西,现在是没办法查验。李智云想着,看来只能寄出大杀器——增值税了,
“还有一种税是流通税,只要是这件商品在流通环节,就要交税,还是张三,花了一百贯收了一百石粮食,他就要交纳两成的税,也就是二十贯,等他卖出的时候,这一百石粮食就变成了一百三十贯,就再对买家征收两成的税,那就二十六贯,可是这一百石粮食已经交过二十贯了,所以只需要再交六贯的税的就可以了。”
杨广掰着手指头算着,却跟不上李智云的速度,最后连连摇头,说道:“这个太复杂了,智云我能理解这个税法应该不错,但是连朕都算糊涂了,就不要说那些税吏了。还是说说田亩税吧?”
李智云抓抓头,说道:“师伯,这只是我临时乱说的,不能做数的。”
“朕觉得挺好的。”杨广坐了起来,双手抱膝,“朕刚刚琢磨了一下,就是按照每个人的实际授田数,男丁八十亩,女子四十亩,这个数量之内按照亩产十五税一征收,超出的部分,就按照十税五征收,超过十倍的部分,就直接全部收归国有。朕觉得这个方法能行,他们没有收益,自然不会再持有土地,朕不能让他们将土地全霸占了。”
“可是那些富庶人家,会将土地挂在别人的名下。”李智云提醒道。
“那没关系,别让朕查出来,查出来朕就砍——”杨广脸色阴沉。
“不要砍头,”李智云抢着说道:“罚就好了,罚他们再交十倍税金。”
杨广抚着他的头说:“智云是个菩萨心肠的,可朕不喜欢你这样,一个人想要成事的话,就要当机立断,绝不可心慈手软。”
李智云摇摇头,说道:“师伯,不是我心慈手软,你这税法一出去,天下的富户就都要骂你了,弄不好就真的会天下皆反的,到那时候,越砍头造反的人越多,而且这的确有不合理的地方,你看窦家各地的良田千倾,他们就要交多少税啊?就连李阀也交不起啊!”
杨广眼睛露出狠厉之色,说道:“不,智云,你说的对,这门前的路,河边的桥,边疆的守卫,城门的哨,都是靠税来支撑的,如果他们不交税的话,朕要他们有何用?何况连朕都要交,他们凭什么不交?”
李智云睁大眼睛,“师伯,你真的要交税吗?”这有点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