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我乃南曌国长公主旻禾(1 / 2)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开口。辩论又到了原点,清瘦学子面有不甘,却又没有合适的论证,当下急得涨红了脸。

徐敏之想了想,上前一步走来。恭敬地作揖,说道:

“二十年前,秋叶城谋乱,时为知州的柳大人不忍伤及无辜,仅将城池围困,着使说客连劝三日三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秋叶城臣服,全城百姓无一人为朝廷兵器所伤,柳大人更是因此一事跃为文臣之首,官拜首辅。

后秋叶城内瘟疫爆发,死伤殆尽,柳首辅顾念周边州城,以火炬之,后痛哭三日,自此舆图再无秋叶城。

——敏之想请问这位姑娘,柳大人此举,是善是恶?”

贺酒儿眸光一动,却不答话,表情似笑非笑。手腕上传来胡询微凉的体温,她忍不住又动了动,引得胡询的手指又紧一分。贺酒儿嗔怪地看一眼面无波澜的胡询,轻轻捏了捏被制住的手腕,僵硬的手指有些回暖。

徐敏之有些期盼地望向两人,贺酒儿便转头对胡询笑道:

“胡二公子乃昙华书院学子之首,不如就请胡公子解惑一番,柳首辅此番是善是恶?”

胡询微微一顿,抬眸道:“史官记载,秋叶城之乱,柳首辅以大义封城,以大义毁尸,断瘟疫之源,是为南曌国之功臣。私以为,善恶之论,以此事来辩,不大妥当。”

贺酒儿心底轻笑,小狐狸果然就是个小狐狸,既知柳首辅根深底厚,竟然连谈论都留着余地,是怕被抓到什么把柄,引起朝政之乱吗?

徐敏之却追着这话题不放:“京中有传闻,当年的秋叶城本无谋逆之举,动乱乃因瘟疫横行,百姓求生无路,州府无所作为,而柳首辅以镇压谋乱为名毁尸灭迹,掩盖治疫不力的真相——姑娘你以为,这番作为,是善是恶?”

他这言论一出,顿时又引起学子们议论声声,有为柳首辅辩驳的,有相信传闻并非空穴来风的,也有胆小原因不敢插话的,倒是让这初夏的后山凉亭热闹非凡。

贺酒儿不动声色的听各人言论,顺道将说话的学子的面孔记下,暗自猜测各人的背后是何家族,又支持哪方派系,不知不觉天色已暗。

要说昙华书院就这点好,虽是个书呆子云集的地方,倒也因文人骨气而坚守了不畏强权的底线,以至于政史权贵都能成为书院的辩论话题,言论相对自由。

贺酒儿感到了极远处的骚动,更有隐隐约约的火光往此处而来,胡询制住她命脉的手指有些松动,贺酒儿知道,是时候结束这场书院之行了。

面对徐敏之的执着,贺酒儿微微一笑,沉声道:“是善是恶,暂且不论,但是我能告诉徐公子的是,当年秋叶城百姓无一人为朝廷兵器所伤,是事实!”

顿时有学子松了口气:“我就说吧,柳大人虽然在包庇长子之事上颇有诟病,但在当初秋叶城之事,确实是大义,对无辜百姓更是没有兵戈相向!”

徐敏之不理那学子,依然目光灼灼地看着贺酒儿,他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位容貌惊人的红衣姑娘看似柔柔弱弱,却有一种让人无比信服的魄力,她定然还有话说。

贺酒儿笑了起来,盯着那个支持柳首辅的学子,讥笑道:“他当然不会对秋叶城百姓兵戈相向!他们围城装腔作势的时候,秋叶城百姓几乎死绝,柳首辅面对的不过是个死城!”

“……怎么可能?!”满堂学子顿时大惊。

胡询皱眉不语。

贺酒儿大笑,眼底却冷寒如冰:“秋叶城瘟疫爆发在深冬,蔓延在初春,城主封死城门、弃城而逃,柳知州隐瞒不报,待到以平乱之名围城之时,秋叶城尸横遍野,余人易子而食!”

易子而食。

说到这里,她故意停了一下,恶意满满地看着那学子,问道:“你可知,周岁女童的血肉撕扯起来是什么声音?咀嚼起来又是什么味道?稚嫩的肚子破开时,那五脏六腑……”

“唔!呕——”多数人已经承受不住,恶心呕吐起来,余下几个学子都一脸惨白。

“哈哈哈!”

贺酒儿冷笑的面孔在夜色中犹如鬼魅,转眼又被火把的光芒映照得邪气横生。她转头看向若有所思的胡询,缓缓将思绪从惨死的回忆中抽回。

待到情绪平复,贺酒儿自嘲地笑了一声。今生如此短暂,何必计较过往。有时间还不如多撩撩小狐狸,总好过哪日横死之时,连个回忆都少得可怜。

晚风吹来,天色已暗,一轮明月皎白无尘。

贺酒儿突然便想起“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来,轻笑道:“小狐狸,今日的黄昏之约倒是有趣,下次换个人少的地方,我再与你花前月下好不好?”

她作死地去摸胡询的脸,胡询寒着眸瞥她。

贺酒儿挑衅地挑眉:“你反抗呀?这么多人,你敢让他们都知道你会武?”

胡询忍着怒意挣扎,却没能躲开她的魔爪。他确实有所顾虑,于是贺酒儿心底大笑三声,实实在在摸了他一把:恩,果然手感极好,不愧是人间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