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样,一张张结构图纸被保留了下来。这是我们中国的建筑文化,是我们的建筑历史。
时至今日,时代革新。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发生着巨变,建筑是高耸的钢筋水泥结构。手艺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有一批人还在坚持。
我可以骄傲的说我的父亲是一位传统手艺的木匠。
尽管他的手早已不灵活,但他依然在文化的冲击中坚持着自己的信仰,我的父亲是“半拉子木匠”。为什么自称半拉子呢?
念到这,老六的声音开始有些更咽了,在大家殷切的目光中,又颤颤巍巍的继续跟读。
这并不是自谦,因为传统对着木匠的要求极高,中国古建筑都是木制结构,他们这一批人不只是现在人理解的普通工种。更是项目的总工程师,掌握着全盘大局,亭楼水榭依靠他们的智慧而起。
在我身后的bj故宫,苏州的中式园林,南昌的滕王阁,西安的古城楼。从南到北的中国土地上无一不留下了历代传统木匠的智慧,那我们的文化还应该随着现代文明的革新而失去吗?
......
“这个是在全国播放的电视吧?”
“说不定还播到世界嘞,这是外国话。”
“老六,刚刚电视里小妮儿还说你嘞。”
“咱小妮儿争气嘞!”乡亲们看着小妮儿长大,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讨论。
“都别说话了,咱小六上领奖台了。”一个乡亲指着电视,手指都在抖,这一刻他们都为此感到自豪。
周家别墅张芳今天还特意跟同事调了个班,她从新闻联播就开始等在电视前。
周家却没什么动静,直到周礼好奇的凑近了看,叫出了声:“爸爸,妈妈,你们快来看,我姐姐上电视了。”
冯依听到声音敷着面膜走了出来,尖叫一声:“啊!老公。”
周怀明是最后落座的,四个人聚精会神的屏息凝神坐在电视前听着演讲。
“老公怎么没提你?”等周颂讲完了,冯依继续发问:“是不是剪辑了?”
“阿姨,这是直播,没有剪的。”张芳拿着遥控器回答。
“小颂说去bj比赛,也没跟我们说这么大的比赛。”冯依不甘心的说:“我们这父母就当的这么......”
失败二字她没说出口,周颂的比赛连张芳都知道,却没有告诉夫妻两人。
“原来如此。”看着领奖台上戴着红领巾的少女,周怀明说:“她对古建感兴趣,原来是因为——木匠。”
电视里站在演讲台的少女说起自己的父亲,崇拜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周怀明心里有过不甘,也一直较劲。但此刻他无限的落寞后,涌起的是欣慰,不得不承认事实摆在他眼前,他脱口而出:“她的养父很伟大。”
不再是私心的感慨女儿很好,而是赞叹她的养父很伟大。
夫妻二人,曾经还因为女儿更像谁而发生过口角争执,他们都各自觉得女儿身上的优点随自己,缺点随谁就不清楚了。
心灵最为震动的是冯依。冯依从小在相对优越的家庭长大,幼时曾随家人定居在美国一段岁月,她的英语口语十分优越。
好几次在走廊听到小颂的发音,她敲着房门问要不要帮忙,里面都没有回应。
冯依一直觉得周颂在心里怨恨他们,但现在看来女儿是漠然,她对亲生父母没有任何多余的感情,就像陌生人一样。
她的亲生父亲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或许能影响全省的走向,但周颂却以深山里农民出身的父亲为骄傲。
亲生母亲捧着各式名牌花样到她眼前,周颂却固执的在垃圾站里找回了那几件破衣烂衫。
这是......为什么......
可她心里真的不知道答案吗?
人是有羞耻心的动物,当她无意在化妆枢盒夹缝中拿起“偷走”的项链的一刻,她心里有何感悟呢?
温老师带着周颂没特意在天安门多逛了一天。目光触及红墙黄瓦,周颂仰望着恢弘壮观的古建群,这是古代匠人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一个世界奇迹。
她带着蒋乐乐那借来的相机,找了一位游客帮忙拍照。照片里她挽着温老师的手站在汉白玉栏杆前,身后是气势恢宏的宫殿。
温老师知道这个年龄的女孩子爱美,于是主动说帮她单独拍两张照片。
周颂拿着相机摇头:“这张就够了,我爹看到了一定很欣慰。”
温老师作为班主任,开家长会从未见过周颂的父母,每次出席的都是女孩的伯父伯母,不禁怜爱的摸着女孩儿的头:“希望有机会,能见见你的父母,他们一定也很优秀。”
“温老师,他们是大山里的农民,这个时间的湖南山区正扛着锄头在田间劳作。”周颂看着眼前的天安门广场,她的语气带着几分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