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郡县西域(下)(3 / 4)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6615 字 2022-05-30

泥国远在炎热之地,想必是不习惯京师多变的气候,应该是今年倒春寒着了凉气。朕给你带来了大明最好的御医。你放心,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好起来的。”

“不瞒陛下,小王从去年冬季来到大明京师朝见陛下,后来因为染了风寒,没能回国,一直养病至今。在京师住了这么久,小王已经习惯了,还真有点不想走了。”

渤泥王微微笑道。

朱棣也笑了道:“好啊,那就安心的住。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多谢陛下关切,小王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渤泥王抱拳拱手道。

朱棣又道:“安心养病,需要什么,尽管吩咐。”

渤泥王道:“陛下,小王有一事悬在心中,不吐不快。”

“讲。”朱棣点头道。

他已经猜到渤泥王会说什么。

“大明朝廷如何处置亚烈,已经引起了海外各邦国关注,未免多生事端,让海外诸邦安心与大明通商贸易,小王恳请陛下及早定夺。”

渤泥王恭声道。

“朕知道了。”

朱棣拍了拍渤泥王的手,轻声道:“你好生休养,朕去看看其他邦国的使臣。”

小半个时辰后。

皇城内。

端门前广场上。

“朕今日带诸位来皇城转一转,散散心,怕你们久居会同馆,闷着了。”

朱棣领着一群南洋邦国使臣,在朱高煦及锦衣卫的陪同下,于端门前缓缓散着步。

“陛下,大明皇城的辉煌,着实让人赞叹,古老的文明更让人高山仰止,所以我们有一个请求,请陛下恩准。”

柯枝国使臣用不太流利的汉语恭声说道。

“请讲。”朱棣点头道。

柯枝国使臣道:“我们这些国家都想请王景弘大人再去走访,加强两国间的交往。这样一来,我们既能学到大明的文化,又能够彼此互通有无,可谓一举两得。”

满剌加使臣附和道:“与王国使率领的船队交往,我们觉得与大明亲密无间。”

朱棣闻言,抚须道:“此事朕还在思量,过两日再说。看,那边还有更好的景致,走,朕带你们去看看。”

二十两银子少是少了点,但放到现代也是八千到一万块。

而目前大虞朝一名普通士兵每月最多也就一两银子,一名百夫长每个月三两银子。

也许他会收吧。

另外,秦虎还准备给李孝坤画一张大饼,毕竟秦虎以前可有的是钱。

现在就看他和秦安能不能熬得过今夜了。

“小侯爷我可能不行了,我好饿,手脚都冻的僵住了。”秦安迷迷糊糊的说道。

“小安子,小安子,坚持住,坚持住,你不能呆着,起来跑,只有这样才能活。”

其实秦虎自己也够呛了,虽然他前生是特种战士,可这副身体不是他以前那副,他目前有的只是坚韧不拔的精神。

“慢着!”

秦虎目光犹如寒星,突然低声喊出来,刚刚距离营寨十几米处出现的一道反光,以及悉悉索索的声音,引起了他的警觉。

凭着一名特种侦察兵的职业嗅觉,他觉得那是敌人。

可是要不要通知李孝坤呢?

秦虎有些犹豫,万一他要是看错了怎么办?要知道,他现在的身体状况,跟以前可是云泥之别。

万一误报引起了夜惊或者营啸,给人抓住把柄,那就会被名正言顺的杀掉。

“小安子,把弓箭递给我。”

秦虎匍匐在车辕下面,低声的说道。

可是秦安下面的一句话,吓的他差点跳起来。

“弓箭,弓箭是何物?”

什么,这个时代居然没有弓箭?

秦虎左右环顾,发现车轮下面放着一根顶端削尖了的木棍,两米长,手柄处很粗,越往上越细。

越看越像是一种武器。

木枪,这可是炮灰兵的标志性建筑啊。

“靠近点,再靠近点……”几个呼吸之后,秦虎已经确定了自己没有看错。

对方可能是敌人的侦察兵,放在这年代叫做斥候,他们正试图进入营寨,进行侦查。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顺便投个毒,放个火,或者执行个斩首行动啥的。

“一二三……”

他和秦安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直到此时,他突然跳起来,把木枪当做标枪投掷了出去。

“噗!”

斥候是不可能穿铠甲的,因为行动不便,所以这一枪,直接洞穿了他的胸膛。

跟着秦虎提起属于秦安的木枪,跳出车辕,拼命的向反方向追去。

为了情报的可靠性,斥候之间要求相互监视,不允许单独行动,所以最少是两名。

没有几下,秦虎又把一道黑色的影子扑倒在地上。

而后拿着木枪勒到他的脖子上,嘎巴一声脆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