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方的默契下, 盟约签订得非常顺利,现在只差送回王都由洛王与陈王盖下玉玺就能生效。
边界划定,郑城归属洛国。
在来到郑城的两个月还差六天的时候,刘大将军领着浩浩荡荡的几十万陈国大军离开了此地, 班师回朝。
自此, 陈洛联合伐郑之事, 正式落下了帷幕。
洛王熟门熟路地派人接收郑地,将原郑国一分为二,以地形为界, 划分了两郡:江北郡与山南郡。
江北郡以平原为主,土地平坦,适合种植水稻等物;山南郡以山脉丘陵为主, 多山地,按计划更多地种植玉米和救命神药南瓜。
之后又加派了不少各行业专业团队进入两郡,别的不说, 路是必须要先修的。
*
洛国王都,昭阳殿。
洛王正与众臣商议如何接收郑国, 当然这不是重点, 更重要的是接下去几年做什么?直接一鼓作气打下陈国, 还是修养几年再徐徐图之。
作为众臣之首, 相国当仁不让地第一个开口, 他斟酌着道:“王上,郑国尚游侠之风,多骁勇之士,臣以为当效仿吴国, 暂且停歇修整一两年, 以便休养生息。”
这话说得好听, 直白点说就是:这里的人刺头多,要腾出空来先把他们镇压下去,以便更好地长治久安。
如果换了以前,他肯定不会这么建议,先把地盘吞进肚子才是最重要的事,迟则生变,机会转瞬即逝,犹豫之间洛国可能就失去了最好的扩张机会。
但现在不一样,有国师在,天命在洛啊!
那小小的陈国不过是秋后的蚂蚱,砧板上的肉,迟早进锅里。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稳扎稳打,尽可能消除统一之后的隐患。
王上将要开创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伟业,每一步都要尽善尽美,每一步都在小心试探。
“王上,臣以为应该尽快出兵陈国。”太尉难得有这么直接反对相国的时候,几乎是他话音刚落就立刻出列了。
“自文公以来,我首次跻身强国之列,迄今已有八代,一百多年的夙愿即将实现!迟则生变,待天下一统,再多的问题也只是洛国内务。”太尉也是有理有据,“到时候即便有人起事也能以镇压叛乱为由,名正言顺地出兵剿灭。”
群臣点头,太尉说的也有理。
他们左看看太尉,右看看相国,两个都有理有据,有利有弊,该支持谁呢?
有人偷偷往王座上看,洛王一身正是衮服,面前旒珠垂下,挡住了眉眼,让人辨不清他的情绪,更看不出他的想法。
巧了,望舒也在远程围观这场有着重要意义的会议。
任务只剩下最后一步了,大部分人到最后一段路程总是希望能快点走完,吸收了无数资料的望舒也不免受到影响。
离今年结束还有四个多月,按照洛军前几次展现出效率,完全来得及为今年的年节添一份最大的贺礼。
她打开能量槽,看了一眼又关上,灭国伴随着攻城,那些零零碎碎的小任务奖励看起来不多,但加起来也积少成多给她带来了将近8%的能量,现在离满格能量只剩下不到15%,只算吞并陈国的主线任务也足够她充满能量了。
还有积分,只差十分之一,那串一眼看去数不出多少零的积分条也快到尽头了。
目标达成近在眼前,这触手可及的距离让望舒这几天一直蠢蠢欲动。
洛国群臣就陈国问题争吵了多少天,望舒就围观了多少天。
不过与他们担心后患的犹豫不同,她没下决定的原因是还是任务。任务完成是必定的,但完成还分“完美”“优秀”“过关”等好几档呢。
如果因为心急让本来完美评价的任务掉到优秀,这对追求圆满的望舒有点不能接受。
打,还是不打?
决定权在洛王手中。
不过不同于底下只能偷偷猜心思的朝臣,望舒直接通过系统与宿主的特殊联系在脑海里问了。
‘洛明,你的决定?’
洛王端坐在高台上,神情莫测威严,移动的视线在底下众人的身上滑过,像是在思考他们的建议,又像是在揪出谁的错误。
突然间,他瞳孔骤然一缩,直接在脑海中响起的声音让他反射性地把手搭在了腰侧的剑柄上,好在下一刻就分辨出是望舒的声音,这一发现让他紧绷的精神略松了一分。
“望舒?”洛王轻声唤道,本就轻微的声音在吵成一团的嗓门没有第二个人听到。
‘今年内打下陈国,后续问题多吗?’
洛王闻言眸光微闪,这句话的意思,望舒似乎更支持马上出兵?
“如果是你要求,那些都不是问题。”他真心实意地回道。
这是实话,相对于违反国师的心意来说,短时间内强攻陈国的那点损失,显然二者不是一个天平上的。
“如果你担心人员折损,寡人可以立刻下旨调派所有的炮火去陈洛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