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补, 想了想还是决定把之前仓促写的番外修订补充一下。添加于此处不需要另外再订阅。】
※
番外一
【L'ternité】
轮船穿过英吉利海峡,在长长的鸣笛声中即将抵达位于大陆之外的岛屿。
海上浪花翻卷,在阳光下泛着一层晶莹。
玛蒂尔达走出船舱, 手臂处搭着一件斗篷, 冰凉的海风卷起墨绿色斗篷的一角。她轻轻走到栏杆边,将斗篷搭上老妇人的肩膀。
“老师。”
已经不再年轻的女子回过头看了眼自己的学生。她带着一副金丝框边的眼镜,一双沉淀岁月的眼睛遮在镜片之后,隐约可见几分年轻时候的影子。
她是欧洲大陆上至今最有名气的哲学家之一, 同时也是一位难得一见的女性哲学家。学哲学的学生们很少没有听过这位女士的大名。
——
玛丽·班纳特。
玛蒂尔达是她最出色的学生之一。她从心底崇拜这位老师, 甚至如果没有老师的出现,她根本不会走上学习哲学的道路。
在她年少时, 就听说过和她的老师有关的许多传言。比如说玛丽·班纳特年轻时家中并不支持她求学, 于是她女扮男装进入剑桥求学, 并取得优异成绩,后来事情败露。她的妹妹, 同样极有名气的作家凯瑟琳·班纳特当时致力于为女性争取教育权, 两人联手以此事大做文章。
当时玛丽·班纳特不如她少年成名的妹妹一般, 还声名不显, 但她引人瞩目的优秀在当时已初露端倪。因此后来她以女性的身份被一位极出色的老师破格收入门下, 从此她带着她的思想, 闯入这个之前并不欢迎女性的领域。
作为她的学生,玛蒂尔达知道得更多。比如她和家中的关系并没有旁人想象的那么糟糕, 相反, 她和妹妹凯瑟琳.班纳特的关系十分亲密。这位女作家来欧洲演讲时,曾探望过玛丽。
玛蒂尔达有幸见过那位女士。
她已经不再年轻, 但那双神采奕奕的眼睛绝不会叫你想到韶华已逝的苍老, 如果说那双眼睛属于青春正好的年轻女孩也有人会相信。只是比起年轻女子来说又多了成熟和包容。
她并不高傲冷淡, 相反,她致力于逗弄自己老师变脸,对好奇她的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也耐心解答,也坦然承认某些问题她完全不懂,需要了解后才能回答。
玛蒂尔达抱着好奇去听了凯瑟琳的演讲,回来后她忍不住询问老师。
“您认为凯瑟琳女士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性有些古怪的老师闻言笑了起来。
“她是个自由的人。”
彼时,二十岁的玛蒂尔达还不明白这个回答背后的意义,直到那位女士的经历不断被放上报纸,在时光流转多年后,她才恍惚有些明白。
凯瑟琳.班纳特生来自由,世俗的规则无法束缚她纯粹的灵魂。
也许是因为这样,玛蒂尔达才会坚持要和老师一起来到英格兰,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对她生命影响如此之深的两位女士。
其实班纳特家的五个姐妹,并非只有这两位成名。
作为大姐的简从年轻时开始就致力于慈善,后来更是开办许多职业培训的学校,专门招收年轻女孩,教授她们一技之长。玛蒂尔达家穿过两条街,就是简的孤儿院。
二姐伊丽莎白作为凯瑟琳的助手,除却在英格兰的土地上推行初等学校教育,也将它们随着凯瑟琳的演讲带到英国。在凯瑟琳·班纳特将重心转移到推动立法上来时,伊丽莎白主动接下了凯瑟琳手中的重任,并将它们做得更为出色。
最小的妹妹莉迪亚出入宫廷,与许多贵妇人交好,她创造出许多时尚风潮,与凯瑟琳推进女性权利发展相辅相成,凯瑟琳创办的女子学院的统一校服也是由莉迪亚亲手设计——它们简约轻便又时尚漂亮,还因此吸引了不少学生。而她和丈夫在旅行时还救治了当时难产的夏洛特公主,从此与王室也结下深厚友谊,几位公主的结婚礼服皆由莉迪亚一手设计,因为礼服上蕾丝元素的大量使用,还意外带动了蕾丝产业的复兴。①
而她的老师,性格古怪,与她保持着终身联系的只有凯瑟琳和另一位叫福尔摩斯的先生。
她的老师年轻时候的许多秘密都和那位先生有关,对方久居英格兰,玛蒂尔达从未见过他,却知道她的老师和那位先生之间有着难以简单概括的情谊。她隐约知道,当时她的老师前往欧洲大陆求学,为应付家中母亲的反对,曾经请这位福尔摩斯先生的一位兄弟帮过一个忙。
但玛蒂尔达并不知道,玛丽和那位福尔摩斯先生并不是这么多年从未见过。玛丽曾经回过伦敦,他们在那所大学再次相遇过,在一条分岔的小路口。
只不过她没有选择为了他停留。
他们选择了两条不同的路走下去,而在两条路的尽头又重新交汇。
班纳特家这五个女孩,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