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戏开锣(1 / 2)

“奴才有事要奏。”

乾清宫太和殿上, 站在文官末位身着白鹇补服愣头青一样的少年在大朝会开始的第一刻便锐意满满的站了出来, 直接把要汇报秋闱情况的礼部尚书给硬生生的堵了一下,拿了一半的奏折和迈了一半的步子都只能硬是退了回去。

按理说哪怕职位有那么点特殊, 但身为一个小小的五品官,哪怕是真的有要事也不该这样嗯......没眼色,可是看到这个出面的少年郎,皇上和所有有资格上朝的大臣们包括默默丢了次脸的礼部尚书都嘴角一抽, 表示嗯,习惯了。

说实话这个少年还是挺出名的, 无论是权贵圈子还是百姓人家都是如此。少年叫齐佳阿法, 他出身不凡, 是齐佳直系一脉的嫡幼子,可惜曾经却是出了名的草包。

这个草包吧不是不努力而是资质实在是差到了极点。有多差呢?这麽说吧, 这一位习字的时候光是学认字就学了整整三年, 等到成了国子监监生的时候还在和四书较劲;习武的时候学了整整五年还耍不出一套枪法。对他,整个齐佳一族都放弃了, 对他的要求就只有乖巧懂事不惹是生非就可以了。

可是少年齐佳阿法自己不甘心啊, 他从来不觉得自己这辈子就是个纨绔膏粱的命了, 于是自己是遍寻名师, 希望有哪个伯乐能帮忙找出他的天分。但这满京城甚至满大清有名的大儒名将谁会为了一个废物坏了自己名声, 最后这一位被没办法了干出了件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事情——他居然拜了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国子监同学舒穆禄海哲为师!

啊哈,这是终于放弃了?当时所有人都是这麽想的, 毕竟当时海哲可不过是个新科探花郎, 虽说算是给满人长面子了吧, 但毕竟不过是个后生晚辈,还不如齐佳家给他请来启蒙的先生有名呢。再说了中了探花自然是要为官的哪有时间像他以前的老师一样成天管教他,其他人拜入探花门下自然是一生受用不尽的,但那个前提是学生本来就有出仕的打算拜的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恩师。但齐佳阿法缺的那是恩师吗,他缺的那分明就是启蒙老师!

而且阿法也就罢了,那就是个不可用常理来看的,怎么舒穆禄海哲那个看着还算争气靠谱的孩子也陪着他闹,从古到今无论文人武将座下首徒的地位可都是不一般的。就这么把首徒的位置给了个废物,他这辈子是不用想收徒了毕竟人家学子也丢不起那个人!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这么一来海哲也不用想有朝一日成为科举主考官了,要知道这每一届的考官可都是科考士子们的座师,为了学子们的面子考虑,首徒是个废材的这海哲一定会被摒弃在外的。所谓桃李满谈下,文人墨客嘛,哪有不追求这个的。而且若有一日海哲能走到一二品大员高度的话,无法收下其他弟子的海哲与同殿为臣的其他人相比自然无形中就缺了竞争力。不要说什么孤臣是最容易得到圣上信任的,舒穆禄家又不是只有海哲一个了,先天上就不可能成为孤臣。

当时有不少人都到舒穆禄家拐弯抹角的劝海哲的父母和长兄——你家二儿子读书读傻了,但你们该明白事情的重要性,可别坑了自家啊。结果呢,这两个混小子还真的三拜九叩正是拜师了!

那时候满京城哪怕是个小乞丐都没有不知道这件事是,结果还没等人为舒穆禄家哀叹一声呢,事情的发展居然出乎意料起来了!舒穆禄海哲凭着背后的家族和本身的优异被皇上高看了一眼,在翰林院呆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被调到了吏部。这可是个让人眼红的去处,明眼人瞧着海哲怕是会比他大哥发展更好呢,当年海金的位置可不及他。

然而,万万没想到!海哲在当了一年的给事中后居然迷恋上了编书立传,又想方设法回到了满人被受排挤的翰林院中,而后抛出了论语中释解异议的大□□一举成名,之后便彻底在清贵的路上一去不复返。而齐佳阿法虽然在学习上一言难尽了点但在做事上竟然意外的不错,而且那些年的死记硬背阿法的基础还是不错的,所以海哲在给他补习了一些数算后便让他考了笔帖式,并且奇迹的是考中了!

满族勋贵入仕本就简单许多,便是捐官的若是有能力和背景升上去都不难更别提阿法好歹也是自己考中的自然也不会有人卡着。阿法或许笨了些却是个认死理的,自己的工作做得都没什么问题,每一次的评价都是上上,很快就升了上来。而且或许是双商不够的原因,阿法十分的刚正不阿比胤禛还要较死理,而且谁的错都敢挑,谁的问题都敢捅出来,偏偏背后势力不弱,简直成了官场鬼见愁。也是因为这位在大庭广众之下和简亲王世子杠了起来,这位只在勋贵中闻名的少爷才在百姓中广为人知,被百姓们评为魏征第二。如此也没什么人再拿海哲和阿法的师徒关系说嘴,而是夸海哲能慧眼识珠了。这话到了康熙爷耳里老爷子高兴了——这是把他比为唐太宗啊,老爷子索性给阿法提拔成了御史,让他能光明正大随心所欲的挑刺。

于是乎每到早朝这一幕总是那样熟悉,所以一群人都在默默的看着他蹦跶顺便猜想今天又是谁在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