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的,其上大,其下小,层次感显著,给人印象立体主义艺术感十分强烈,文字排列整齐优美,内容大气不同凡响,阅读起来铿将有味,和谐流畅,百读不厌。它像颗颗钻石般美丽珍贵,怎么不令人珍惜回味,怎不令其流传恒久?它在古典诗词中属上上佳品。
为什么这样就顺呢?蓝天万里宽,地上百草鲜。先上而后下,由远到眼前。这样去表现就顺了。有了顺,才有美,是一种形式美,和谐美。为什么这样就美呢?因为它符合“太极图式”,一上一下,一阳一阴,一动一静,一醉一醒,阳变阴合,互为其根,生生不息,符合天道。
清朝诗人沈德潜云:“诗贵性情,亦须论法,乱杂而无章,非诗也。”
二曰阔,布局仙人洞式。就是整个语言布局要有空间意识感,要有体积,写出空间来。什么叫空间感?我们通过举例来说明:
我们先用白话体写一首诗,比如写几个朋友去喝酒,很多人会这样写:
三五个人去喝酒,
两三瓶酒摆桌头。
你一口来我一口,
个个喝得像死狗。
你看这首诗,把眼光始终只聚焦在一个桌面上,一个平面里,就是没有空间感。
同样也是三五个人去喝酒,我们再看看李白是怎样写的?我们对比一下: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内容极其丰富,有天文地理、有美女徐娘、有金银珠玉、
有万古历史、有狂放情怀、有人生经验。容量很大。
形式上表现了天翻地覆、一泻千里、雄浑博大、变化万千、想象丰富、巧妙夸张,大开大合。
与李白的诗句比较,就觉得我们现代人写的诗碍板拘谨,岩石一块,没有了生机。所以说,我们写诗要在想象力上狠下功夫才好,要写出空间和时间感,写空间和时间里的事态变化,空灵空灵,有空才有灵,诗句才会有灵动感。而阔才是前提。
李白《秋浦歌》之十四: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朗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即状写秋夜打铁的情景,寓意讴歌生命创造之美。起句“炉火照天地”,系全景空间意象组合,炉火熊熊燃烧,映红天地,夜幕远眺,景色壮观,境界开阔;第二句“红星乱紫烟”,中近景承接,动态视觉折射紫烟飘绕,火星跳跃,色调浓烈,境界奇幻;第三句“赧朗明月夜”,将“赧朗”、“明月”、“夜”三个意象组接,构成静态时间意象组合体,巧妙转柁,从空间意象转为时间意象,与前句之意达到“相避”,亦将动态美并存于静态美,与前句之意达到“相应”,从而完美演绎“相避相应(杨载《诗法家数》)”之规范。结句“歌曲动寒川”,顺静态意象组合“赧朗明月夜”推演而出,昂扬放歌,寒川激荡,使静态听觉承接更为深邃遥远。此诗写得十分的辽阔。
刘熙载评价说:“李白诗凿空而道,归趣难穷。”李白的诗里都有很广阔的空间,似乎有一条通天之道,感觉攀援不尽。他还说,东坡是打通后壁说话,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推到豪杰。
空才大气,空是对时间的超越,可以荡济万古。
诗一旦写得太实,太饱满,就会流于小气、呆板,失却了灵性。
再看李白《黄鹤楼闻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这首诗写了西安、长沙和武汉三座城市,距离1000多公里的事情。这首诗前面两句“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用”是在一个平面上,黄鹤楼中吹玉笛一句登上了高空,使诗有了强烈的立体感,后一句用江城五月落梅花”来表述其内核是难以言表的、复杂的思乡情绪。
我们有时候理解古诗词会有些困难,原因是古诗可能写的面积很大,幅员辽阔,走过了几千里,几个地方;时间跨度可能几年,几十年。我们没有地理知识,就难以理解。
杜甫的《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