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想在临死之前,将所有的一切,都拉到正轨上来。如此一来,大明的天下才能长治久安,一直延续下去。虽然在北元的大战中,已经出了不少气,但这次朱棣进京,心情还是不太好。
同时,内心还有一些莫名的忐忑。因为他真的不知道,这位神秘莫测的父亲,会不会真的拿自己开刀,就像对付那些开国元勋一样。
朱棣压下心头的紧张,迈步向皇宫内行去。通过太监的引领,朱棣来到了一处皇宫的偏殿之中。此地看起来并不是太大,以前好似极少前来。
不过,这个地方,朱棣还是知道的,那便是父皇的御马苑。朱元璋也是上马打天下,下马能安邦的一代铁血帝皇,自然对战马有着一番独特的感情。
因此,他的宝马当然要有专门的人来看护。只是自从大明一统天下后,他已极少跨马出征了。路上太监就已向朱棣告知:“皇上最近经常来这御马苑。
有时候还会亲自给马儿添加草料,诉说着一些曾经征战的故事”通过太监的讲述,朱棣知道父皇是怀旧了,人上了年纪总会不断怀念年轻的时光。
朱棣来到这间院落,发现朱元璋正在为马儿添加草料,朱允炆却是恭敬的立于一旁,聆听他的教诲。看着父皇虚弱的身形,以及稍微有些颤抖的双手。
朱棣的内心也不由得产生了一丝心疼,原本的怨气也消散了不少。他感觉现在的父皇,就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已没有了半分帝皇的风采,何必要和他计较太多呢?
不自觉间,朱棣的眼眶竟是有些湿润了。他强自压下自己内心的这种情绪,缓步进入院中,俯身便拜:“儿臣叩见父皇,吾皇万岁万万岁!”。
看到朱棣前来,朱元璋的眼中流露出满意之色,那是一种放松的解脱。他觉得大明有这个儿子在,允炆便能将这个位置坐稳了。
只见朱元璋微笑摆手:“棣儿无需多礼,平身吧,呵呵!炆儿,扶皇爷爷过去吧,唉,人老了,站了一会而已,就感觉累了”。
朱允炆急忙前去搀扶,微笑言道:“皇爷爷才不老呢,您都站快一个时辰了呢,能不累吗?炆儿扶您去那边坐吧,呵呵!”朱元璋欣慰的点点头,缓步向一把椅子行去。
朱棣亦是过来搀扶着朱元璋安坐,随后朱允炆躬身一礼:“允炆见过四叔,多年不见,四叔风采更胜往昔了呢!”看到朱允炆脸上的浅笑,朱棣含笑躬身摆手道:“皇侄无需多礼!”。
对于朱允炆的皇太孙之位,朱棣虽然心中不服,但表面上的礼节,他还是不会逾越的。多年来的隐忍,让他在这方面的涵养,已经颇深。
看到二人都是如此有礼,朱元璋欣慰的点点头:“嗯,你们叔侄一心,朕便无忧了,哈哈!棣儿此次北征扬我大明国威,给了北元沉痛一击,父皇十分欣慰。
将来有你为炆儿保驾护航,朕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啦,哈哈!希望你们叔侄同心,保我大明国运昌荣,民丰国强!”二人一起躬身:“是!”。
看到二人的反应,朱元璋特别满意,一时间也是谈性大起。只见他扫了一眼正在吃草的战马,手捋长须言道:“今日微风和煦,朕偶的一对,不如考考你们俩如何。
哈哈,听好了。风吹马尾千条线”说完朱元璋饶有兴致的看向二人。他首先指定朱允炆来对下联,毕竟这是他一手调教出的乖孙儿,自然要看下他的才学如何?
只见朱允炆稍微沉思片刻,却是摇摇头,显然对自己想出的下联不太满意。最终他只得暗自一叹,开口吟道:雨打羊毛一片膻。
听到他的对联,朱元璋稍微皱了一下眉头。不过本就是消遣而已,他倒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微微点头算是通过了。随后,只见他微笑着看向朱棣:“棣儿,你可想到了下联?”。
朱棣在他心里,原本就只是一个武将,因此朱元璋对他,倒也没有报多大希望。这些对对,作诗的勾当,朱棣确实不擅长,但既然父皇已经下了命令,他也不好违背。
于是,朱棣也开始搜肠刮肚,翻腾起他肚子里本来就不多的墨水。然而,却还是毫无头绪,就在朱元璋询问时,他条件反射的抬起头,眼睛竟然被闪了一下。
原来竟是朱元璋的龙袍,在太阳的映照下灼灼生辉。朱棣暗道一声:天助我也,便开口吟道:日照龙鳞万点金。听到朱棣的下联,朱元璋大加赞赏,哈哈大笑:“好,对仗工整。
没想到棣儿除了兵法之外,还有这样触景生情的见识啊!”听到朱元璋之言,他自然知道,父皇已经猜出了他对联的出处。只见朱棣急忙躬身:“谢父皇赞赏。
儿臣才疏学浅,登不得大雅之堂,与允炆皇侄比不得啊!”说着朱棣又是谦虚的尴尬一笑,给人一种老实把交的感觉,又让二人轻笑不已。
接下来,众人又聊了几句,朱元璋便让朱允炆暂时离去,他与朱棣有些话要讲。待朱允炆躬身告退后,朱元璋缓缓起身,背负双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