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雪仇 -京口起兵(2)(2 / 3)

带吴钩 木头2017 3803 字 2017-12-01

当然不能少。”

“于是就有人上表,说是淤塞多年的钱唐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东)临平湖忽然之间就通畅了,百官都说这是桓玄的恩德所致;然后又有人说江州十月降下甘露,也是他楚王的恩德。所以皇帝才下的诏说是要为了天下苍生,禅位给他。”

“这马屁拍的……”沈虔子摇摇头道。

“谁不知道呢,可他爱听,就有人说。而且这都不算什么,更可笑的事情还在后头呢。”檀道济道,“有种说法叫乱世出圣贤,盛世出隐士,那么桓玄登基,必然得是盛世,所以隐士那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然如何粉饰太平。”

“然而当今天下没有隐士,那怎么办呢,很简单啊,自己造呗。于是乎,他就选中了一个叫皇甫希之的家伙,之所以选他,是因为他出身名门士族。其祖上皇甫嵩,那可是后汉朝平定黄巾之乱的大功臣;而他的曾孙皇甫谧就更不得了,不光是‘针灸鼻祖’,还著书立说——譬如《列女传》这书就是他写的,他当时一直闲居养疾,文、武二帝累招不仕,乃真‘隐士’也。”

“这书我知道,我曾见阿母读过这书。”沈虔子插嘴道。

“要说这皇甫希之本来脸皮还挺薄的,毕竟那可是要当着天下人的面前造假,但毕竟架不住那些马屁精的软磨硬泡。况且他还想活命呢,毕竟要是不从的话,就要被桓玄给一刀‘咔嚓’了。”檀道济继续说道。

“没办法,皇甫希之只好不再扭捏,打肿脸充起胖子来,进山做了‘隐士’。可他才去没两天,朝廷就下诏请他出山做官,于是他便拒绝,朝廷又再诏,他再拒绝,如是反复了三五回。桓玄眼看戏演足了,这才亲自出马来招,而他此时也不再推脱,终于奉诏出山,以显桓玄之德远盛晋帝。所以世人都唤皇甫希之为什么‘充隐’,哈哈。”檀道济说到这里,自己已经先笑了起来,

“哈哈,‘充隐’,冒充的隐士,桓玄也真是会糊弄人。”沈虔子也跟着捧腹起来。

“所以说,你看看桓玄为了营造上台的舆论,都干了些什么事情。”檀道济摇头道,“谁让他是个爱面子的人呢,对了,你猜猜他登基后新造的乘舆有多大?”

“乘舆?那不就是辆车吗,能有多大?”沈虔子奇道。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听人说,那乘舆能坐三十多号人,要十几匹马来拉呢。”

“我说老哥,你可别唬我,我再没见过世面,也知道乘舆有多大,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沈虔子根本不信。

“你还真别不信。”檀道济解释道,“都说了我们这位新皇上爱面子,好讲究排场。平日里就喜欢些古玩字画什么的,收藏了也不知有多少,还爱平时带在身边把玩,尤其喜欢珠玉,从来未尝离手。所以乘舆这么大,就是用来装许多这些个东西的。”

“原来如此。”沈虔子点点头,又惊叹道,“我的乖乖,这么大的车,我还从未见过,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除了这个,我还听说他征发了许多百姓为他修缮宫殿。哎,如今老百姓都没饭吃饿肚子,他却还不知体恤民力,只顾自己享受。”

“而且现在不光百姓怨他,就连他下面的官吏也对他十分不满。”檀道济摇着头道,“现在京城里的官府都有个新习惯,爱把马栓在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不知,马不是应该拴在马房里吗?拴在门口——这是什么个习惯啊?”沈虔子不解道。

“还不是我们这位新皇上给闹的,说起这个桓玄,那可真是性格苛严,喜怒无常,朝令夕改,经常搞得群臣都无所适从。而他偏偏又喜好游猎,成日的都要出去游玩,即便是他兄长桓伟下葬的时候,他也都是早上哭丧,晚上游玩。且他每次出去都不事先通知,一旦下令,下面的人哪里来得及准备,稍微迟缓了些,就会被他大加斥责,搞得人心惶惶,怨气满庭。所以那些下面当差的,就事先备好马,防他随时就要出门,免得被其责罚。”檀道济解释道。

“原来如此,想不到桓玄现在竟如此招人怨恨。我记得他去年刚上台时,人都还在说他的好呢。听说他亲自审问囚犯时,不管罪刑轻重,大多都予以释放;拦驾喊冤者也大多可以得到救济。可如今这才过了多久,人便多有不满于他了。”沈虔子感叹道。

“嗨,他做的那些,不过是施以小恩小惠笼络人心罢了,说到底他也是士族豪门中人,如何会真的为了百姓着想,做出犯着自己利益的事来。加之他为政繁琐苛刻,又爱炫耀自己,终致人心思变,造成今日之果。”檀道济不以为然道,“所以他这位子能坐多久便可想而知了。”

“桓玄既然不行,那么谁才能真的为了百姓,做出那些侵犯豪门利益的事来呢?”沈虔子低头沉思了一会,提出了问题的关键。

“呵呵,那还用说,会侵犯豪门利益的人,自然不会是他们的同道之人,所以就只能是寒门中人咯。”檀道济说完这句,不等沈虔子再问,便已打马向前,留下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