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雪仇 -桓玄进京(3)(1 / 2)

带吴钩 木头2017 2974 字 2017-11-19

荆州那边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可朝廷这边虽然已经下诏讨桓,京城却一直没什么动静,司马元显直等到正月过完都未出兵。北府兵那边刘牢之也是一样,把军队开到溧洲以后就再未前进一步,也是在那一直观望。他是稳坐钓鱼台,却把手下的刘裕等一干将领急得没有办法。

“将军说的可是真的?皇上已经在西池为司马元显践行,他终于要出兵了?!”檀道济正在刘裕帐中,听到这消息颇有些意外。他那日独自去追黑衣信使,本已擒获,却被赶回救援的支妙手寻着,檀道济一个人不是她的对手,只好落荒而逃。再回头去寻沈虔子又是不得,只好先回北府兵大营,将自己从沈虔子那听到的消息先报告给刘裕。

“是啊,说是司马元显人已登船,就要正式出兵了。”刘裕肯定道。

“这司马元显自元旦颁诏讨桓,然后就墨迹了一个月没有动静,怎么现在又突然动起来了?”檀道济还有疑问。

“哼,还不是因为桓玄那边先有了动作,讨逆檄文都已经传到京师了,所以他再也坐不住了。”

“讨逆檄文?”

“可不是么,那讨逆檄文乃是桓玄亲手所写——他文笔又好——文章洋洋洒洒,历数司马元显父子罪过,指出激起孙恩民变,王恭无辜被杀,甚至自己封锁长江导致江东饥荒的事,全都是他们父子的过错。”

“这檄文传得飞快,一夜之间大街小巷妇孺皆知,搞得他人心尽失,朝里朝外都把怨气抛向司马元显;加上他又得知桓玄的军队已经过了寻阳,所以这才着慌,决定正式发兵。”刘裕接着说道。

“荆州兵已经过了寻阳?”檀道济有些意外。

“可不是吗,他坐镇荆州,一心以为朝廷不敢真的讨伐他,没想到司马元显竟然动了真格,本来还有些吃惊,打算在江陵据守。结果被谋士卞范之一通劝,才决定出兵,开始还边走边看,后来到了寻阳都没看到有官兵抵抗,这才大着胆子发了这篇檄文。”

“原来是这样,看来那桓玄也不比司马元显强多少。”檀道济摇头道,“说起来这司马元显还真是非要等到火烧眉毛才肯动呢,他这样也想能打得赢桓玄。”

“谁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我估计他是想打又怕打不过,这才一直犹豫不前。另外还有个原因可能就是在看我们的动向——毕竟刘牢之将军也是一直按兵不动。两边就这么耗着吧,让那桓玄一路东进。”刘裕也是摇头。

“说起刘牢之将军,我想起来那日皇帝给大军践行,司马元显就待他礼数不周。刘牢之求见时,司马元显竟然因为醉酒不见,明显是看不起他。”刘裕想起前日见闻之事。

“哼,这司马元显也真是的,刘牢之将军本来就摇摆不定,他还敢这样得罪他,生怕他不反么。”

“可不是么,那日刘牢之将军回到军营就气得半死,后来就与何穆一起在帐中密谈了好久。”

“那何穆可是为桓玄说话的啊,私下里收了他们家不少好处。”檀道济想起沈虔子之前和他所说,“还是说他们是在商量怎么投降?”

“这就不得而知了,不过看样子刘牢之还没真正下定决心,所以要看桓玄能不能再给他些压力了。”刘裕苦笑道,“刘牢之现在的压力已经不小,看样子倒戈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是啊,毕竟现在战事对朝廷不利,桓玄又知晓庾楷暗通朝廷的阴谋,分兵袭破,将其囚禁。这事不光吓得司马元显不敢动弹,对刘牢之将军的决策影响应该也不小。”檀道济点头道。

“是啊,所以我都不知劝了多少次了,可他就是不肯发兵。”说起刘牢之,刘裕不住叹息。

“我听说,何无忌将军也有去劝过刘牢之,结果也是一样没用。”檀道济道。

“莫说何无忌这个外甥了,便是他儿子刘敬宣说的话,他都不听。”刘裕道,“他劝刘牢之说:‘如今天下大势全在桓玄与父亲二人,桓玄仗着父叔留下的资望窃据荆楚,晋室天下三分已有其二,就差挟持天子了。一旦让他进京就无人可制,汉末董卓故事只怕又要重现。’”

“这话说的在理。”檀道济道。

“可刘敬宣说的虽然不错,可刘牢之却把他狠狠的训了一通,说:‘我也知道击败桓玄不难,但平定桓玄之后,司马元显又能容得下我吗?到时候我又该如何?’”刘裕压低声音道,“你说可不可笑,司马元显不能容下又如何,取而代之便是了!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是这个理。”檀道济点点头,也压低声音问道,“那刘将军可有用这话去劝刘牢之?”

“哦,你觉得我不该说么?”刘裕闻言并未回答,反而微笑着反问檀道济道。

“正是,属下觉得不妥。”檀道济道,“将军可是知道刘牢之的为人的,猜忌心颇重,若是听到将军这话,他必会认为将军另有野心,结果怕是只有死路一条。”

“哈哈,道济,我就知道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