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雪仇 -刘裕发迹(7)(2 / 3)

带吴钩 木头2017 5065 字 2017-11-10

”沈田子问道。

“几位哥哥莫急,据我看时机却是不远了,三年之内,我们必有机会复仇!”沈林子突然插上一句话来。

“哦?四弟此话何意?”众人一起问他。

“如今大家都只看到东边孙恩作乱,却忘了西边还有个桓玄正虎视眈眈看着京师呢。”沈林子略一停顿,继续说道:“这桓玄自从灭了杨佺期和殷仲堪之后,就一直盘踞荆襄,时刻寻找机会进京。而朝中的司马元显也知道他的目的,所以虽然东边和孙恩战事如此吃紧,都不愿意调他过来平叛,生怕请他来了就送不走了。”

“可这和我们家的大仇又有什么关系呢?”沈云子问道。

“二哥,你想这三吴地区被孙恩这样几次三番袭扰,朝廷哪还有能力聚集力量,桓玄到时必然要来袭取建康,索要权柄。这样的话司马元显就会失势,那么作为他党羽的高素自然也就好不到哪去了,没了朝廷在他背后撑腰,我们报仇的时机也就来了。”

“说的好,四弟,不愧是我们家里读书最多的。”沈田子一拍弟弟背后,十分兴奋。

“但是……朝廷这边也有北府兵支持,北府兵的战力之强,天下闻名,你如何又能断定桓玄可以取胜呢?”沈渊子并不认同。

“哼,北府兵固然勇武,但我观刘牢之此人却不是个好领袖,他这人太重眼前利益,几次出兵三吴名为剿匪,实为劫掠,一点不得民心。更不用说他当初被高素说得背叛王恭之事,其实司马元显也一直在防着他,不过因为还要仰仗他的北府兵对付孙恩才没好动手。所以等到桓玄于司马元显对阵之时,他能不背后捅司马元显一刀就不错了,更别说为他卖命。而桓玄一旦上位,你们觉得他会容得下刘牢之和他手下的这群北府兵吗?”沈林子滔滔不绝说道。

“我却不这么看,四弟,要真如你所说,那对我们也不是好事。我们现在虽说是刘裕将军的人,但始终也算是北府兵建制,说到底还是刘牢之的手下啊。”沈渊子并不赞同。

“诚如大哥所说,但我观刘裕不是寻常人物,他敢在我们这些朝廷侵犯走投无路之时收留我们,就说明他必有所图,是个有大志向,或者说有野心的人。到时他定会设法自保,甚至还能借机飞黄腾达也不一定。”

“我也觉得刘裕将来不一般,北府兵诸将之中,唯有他一向体恤士卒百姓,这也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从来只有赢得人心之人,才能成就大事。”沈田子也赞同道。

“这倒是。”沈虔子想起这些日子在刘裕身边的所见所闻,不由点头道。

“你们别忘了,我们家也是和桓家有些交情的,当初祖父就是想带我们去投奔他们,所以桓玄若是真能上位,于我们家也是有利。若是到时刘将军这边情况不妙,转而投奔他就是了。”沈云子接道。

“这虽然也是条路,但我却并不看好。”沈林子继续分析道,“以我们家现在的情况,是很难为桓玄上位提供帮助的,所以即便能获得他的支持,也是极为有限。倒不如全力支持刘裕,一旦他能取得什么成就,那我们的后台才算坚挺。要知道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给人印象深刻。”

“那么长生党那边呢?天师这次虽然战败,但毕竟没有伤筋动骨,还有十余万人马。他现在已经率兵向京师出发,很有可能拿下建康掌握大权,而我们还有没有再投他的可能性呢?”沈云子又问道。

“孙恩?不是我说,他这种色厉内茬之人,只知到处劫掠,不懂体恤民情,根本难成大事,纵然一时成功,终究还会失败,所以想都不用想他。”沈林子再说道。

“我虽不知将来时局会如何发展,谁兴谁亡。但我觉得,刘裕将军肯在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候收留我们,那我们自当全力报效于他,至于桓玄啊,孙恩啊,或是其他后路什么的都不要去再想。”沈田子沉思了一会,抛出了这么一句话来。

“三弟说的是,既然我们已经投了刘裕,那就不该再三心二意,自当把命运交到他的手上,更要全力助他成功。所以以后谁与他为敌,那就也是我们沈家的敌人,你们几个记住了吗?”深渊子下了定论。

“是。”几个兄弟齐声应道。

“嗯,还有一点大家也要记住,不管时局如何变化,提升我们自己的实力始终才是最重要的。”沈渊子点点头,一转话题道,“好了,我们别再说这个了,今天五弟回来,大家高兴,一定要好好的吃上一顿。”说罢吩咐人去设宴不提。

按下沈家重聚不表,这边刘裕率军大破孙恩也是振奋人心。孙恩屡败刘裕,无论军略还是个人武功都不是对手,再不敢再碰他这个瘟神。好在蒜山之战虽然损失甚多,但手中仍有八九万人马,仗着这些人他依旧可以猖獗,于是也不在京口这个地方纠结,而是整顿兵马直奔建康而来,想要一举攻下京师解决问题。

守卫建康的正是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世子司马元显,他年纪轻轻就策反刘牢之平定了王恭之乱,一时风头无两,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