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乱赋(1 / 2)

李当天下 情非我愿 2151 字 2017-11-18

第三十三章:乱赋

大唐,陇西李氏之后。

长安京都宫内,大唐皇帝李适早朝之后回到未央宫暂作休息。

这位大唐皇帝李适,三十余岁登基,至今已在位七年,于内鼓励民生、轻徭薄赋,于外发兵止吐蕃,也算得上是一位有道明君。

李适并不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在位天子,他已经很满足自己对祖宗社稷所作出的贡献,并不妄想着吞并周边的邻国,现在的他根本没有能力去干这个,因为玄奇帮自己镇守边境七年,不曾离开一步,李适也没有雄心去一统整个天下。

因为李适已经定了李诵为太子,但是李诵能力不行,根本担不起以后大唐天子的重任,虽然是太子,却没有一点能力,就不能好好的把握权利。

如今的他,只想着好好的培养自己的孙子们,将祖宗留下的基业传承给他们下去,毕竟他们才是以后的大唐的王。

当他准备好好培养太子殿下的时候,发现太子也是听信宦官,自从让太子前往前线的时候,太子殿下没有去,皇帝就十分不悦,这是没有法子而已,毕竟长幼有序,自己废了太子会让朝臣们对自己不满。

既然自己的孩子们不行,就得抓他们的下一代,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苗子。

但是,如何从那些位皇孙中选择一一个好的,却成为了他目前最头痛的烦心事。

自古以来,皇家夺嫡致使骨肉相残、祸乱宫廷,屡见不鲜,虽然李适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们也因为皇位而反目成仇、同室操戈,但事实上他也明白,这种事他即便是大唐天子也无法杜绝。

他本想再拖两年,可是七余年的勤政生涯,已让这位劳心劳神的大唐天子年仅四旬便已两鬓斑白,那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更是不时地提醒他,必须在眼下身体尚且康泰的情况下选出一位符合他心意的皇嗣子,断了其余几个儿子的念想,否则日后必生事端。

可是想到究竟选择哪一位,说实话就连李适自己也难以做出决断,因为他是一点点不知道这些孩子们的本性。

“高铁。”天子唤道。

高铁是大唐天子身侧伺候的宦官,当初李适还只是东宫太子的时候,高铁就已经伺候在旁,如今李适已成为大唐天子,高铁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稳坐内侍监两名监正之一的位置,可以说是目前宫中职衔最高、权柄最大的两名大太监之一。

“老奴在。”身侧那原本就卑躬的高铁弯了弯腰,低声回道。

大唐天子沉吟了片刻,问道:“现在太子昏暗,朕又不能废掉他,你也知道的,朝堂上的那帮老臣一天天的,就是让朕干这干那的,朕累了,朕想培养他们的下一代,朕的儿子不行,那就看看自己的孙子们的能力怎么样?你觉得朕日后传位于哪位皇孙比较稳妥?”

高铁闻言两道白眉不禁抖了抖,虽然他是伺候李适数十年的老仆,并且李适也十分信任他,但是事关皇储的问题,即便是高铁也不敢妄言,因为这个事情可不是自己能说的事情,朝堂上的大佬有时候也不敢轻易的给某个王子或者世子说情,所以他堆着满脸皱纹为难地说道:“陛下,皇储之事事关重大,陛下可与皇后商议,也可与朝臣商议……老奴残缺之人,岂可妄言天家之事?”

李适闻言皱了皱眉,看了眼高铁不耐烦地说道:“朕叫你说,你直说无罪!婆婆妈妈的,成何体统。”

高铁不由有些为难,虽然大唐天子赦他直说无罪,可这种话题他还是不方便涉及,毕竟皇储之事牵连甚大,搞不好自己现在说了,晚上回去就会没有命喝晚上的茶,这个事情不仅涉及几位皇孙,也涉及到后宫的娘娘们,一旦不小心说错什么话,势必会得罪某些势力。

想了想,高铁讪笑着说道:“老奴觉得,陛下既然以前将皇长子扶为太子,想必是属意太子殿下的孩子的。”

他这话说得实在是很聪明,纯粹就是把太子当成了明灯,说了一句众所皆知的事实,也不会因此而得罪谁。

然而大唐天子并不满意,因为大唐天子根本不想听这样的话,现在就是看看谁有这个方面的能力。

现在自己还没有老,才四十余岁,还能给儿子儿孙们扛几天大唐天下,要是自己走了,这个重担子自己的儿子们不可能拿起来,反而会同室操戈,为了这个位置。

不过他并没有再为难高铁,毕竟他也晓得,高铁越是身边的老人,在皇储这件事上就越发讳莫如深,毕竟无论在哪里,谈论皇储人选都是禁忌。

“高铁,传朕口谕,于明日早朝前召众皇孙至大殿,告诉朕的儿子们,这个事情让他们不要插手,朕要亲自测试几位孙儿的学识,看看他们在这段日子的成果如何,令宫学中那些位担任讲师的大学士在旁陪同。”

“遵陛下口谕。”

现在天尚且蒙蒙黑,李适膝下七位皇孙便奉旨于大殿集合,可是仔细一数,却能发现到场只有六人,还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