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逍遥仙人(9 / 10)

坏,使恒山的森林覆盖面积日益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唐峪河夹持着大量泥沙,从峡谷中流过,使河床越淤越高,渐渐形成了“河在天上流”的形势,比浑源县城以及周围的村庄田野要高出五十多米!每当大雨来临,唐峪河上游的龙盆峪、正谷、刁旺谷等许多条沟沟壑壑里的洪水,顺着陡峻的山势俯冲而下,最后汇集于狭窄的金龙峡谷之中,如同翻江倒海,奔腾呼啸,以惊人的速度冲出峡口,淹没山外的村舍田野,一片汪洋。历史上发生过的洪灾不计其数,浑源城也曾多次成为水中之城。可是到了久旱不雨的季节,因河床高出地面很多,以致于无法引流浇灌,只得听任河水白白流去。过去的唐峪河,真是有百弊而无一利。

传说古时候有一位仙人云游到此,对人们说,如果在金龙峡谷峭岩上建一座空中寺院,就能锁住蛟龙,消除水患。可是,那奇妙的悬空寺已经矗立了一千多年,唐峪河却依然恣意横行。这古老的传说,只不过反映了当地百姓迫切要求根治水患的愿望而已。

水库大坝从1958年破土动工,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战,于1962年全部完工。大坝高55米,长150米,顶宽2.5米,如同天峰、翠屏二山伸出的钢铁巨臂,将峡谷之水截于大坝之内,形成了一个总容量达一千多万立方米的人工湖。唐峪河水再也无法逞凶,只得乖乖地听从人民的调遣。

恒山水库存的建成,不仅根除了千百年来的水患,而且给古老的北岳增添了一处新的风景胜地。当我们在宽阔的水库大坝上漫步时,只见四周翠绿,群山环绕,怪石嶙峋,奇峰插天,好一派雄伟壮观的景色;水库里波光粼粼,千山万峰之影倒映于水中,湖光山色,相映成辉;再转身向下望去,只见大坝放水,激流自闸门喷泻而出,形成几十米高的瀑布,浪花飞溅,吼声震耳。悬空寺的奇光异景就在近处半山之中。今日水库胜景与昔日古寺风光相互衬映,更显出祖国河山之美!

大字湾

沿着水库坝顶漫步向东,穿过隧洞,大约走2000米,有一岔道口,往北便是通向天峰岭的山道。顺山道向上,可见突兀山峰峭壁上刻着遒劲有力的“恒宗”两个大字,气势雄伟磅礴,一个字足足有30平方米,字形雄健,刚劲有力,给人以大气恢宏之感,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大字”的根致,也恰好象征着恒山气势磅礴的天然神韵与丰姿。

相传大字湾的“恒宗”二字,为明成化三十年所镌,但此说可能有误。因为成化为明宪宗皇帝的年号,而宪宗在位只有二十三年,成化三十年已到明弘治七年(1494年)了。在如此陡峭的石壁上能雕刻这样的巨匾,实在不是轻而易举之事。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石匠艺人本领之高强。游人到此,无不为之而惊叹。

在大字湾前面的梁上,伫立着四株形态奇特的唐代古松,名曰“四大夫”。这四株古松,根部悬于石外。

虎风口

“虎风口”。这是一个峰回路转的陡峭路口,刮起风来,声如虎啸,所以取名“虎风口”。游人至此要分外小心,否则就有被吹落悬崖的危险。可是,就在这风口路旁,却有一株苍劲古朴的松树,名叫“梵宫悬根”,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松树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同时,也给众多攀山的游客,以一种强劲坚韧的人格启示,堪称恒山一奇景。

果老龄

由虎风口向前,不久就到了“果老岭”。赵之韩在《果老岭》诗中写道:“一岭迢迢古树多,仙人览胜此经过。秋苹春草年年发,不见重来奈若何?”吟叹着北岭的秀丽和对仙人的追怀,也溶入了诗人睹景后心旷神怡,飘然欲仙的感受。岭上那弯弯的小路,由一块接一块的青石天然连接而成。其中有一块硕大无朋的青石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大石坑,但看上去却很像人的足迹和毛驴的脚印。原来,有个术士名叫张果老,最初隐居在中条山,自称出生于帝尧丙子年。唐朝武则天听说他很有道法,便派人去请他,他却假装死了,后来有人在恒山由又看见了他。唐玄宗李隆基做了皇帝,好仙喜道,又派人去请他,这次他应召到了京城。可是他很不习惯,在京城呆了不久,又回山去了。人们传说他后来成了神仙,被列入了八仙。有一次,张果老倒骑毛驴来到此岭,因坡陡路滑不能前进。他仰天长叹,束手无策,只得跳下驴来,牵着毛驴一步一步攀行而过,在这大青石上留下了斑斑印痕,这就是有名的“张果老留痕”的故事。

北岳庙

过了果老岭,很快就到了北岳建筑规模最高最大的“朝殿”。“朝殿”又称北岳庙,是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依傍山势而建,负崖高耸,列于阜上。古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形容这所庙宇“上负绝壁,下临宫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山门两侧有青龙、白虎二殿堂。步入山门,迎面就是那徒若天梯的石阶,共有百余级,每级高达60厘米,宽约25厘米,脚踏面向前倾斜40度,所以显得格外险陡。登上石阶,便是朝殿,殿内正中端坐着北岳大帝。殿前众多的石碑和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