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皈依我佛(1 / 2)

娑婆世间 紫三草草 2253 字 2017-10-19

海女仔细地将这些记下,点了点头。稍时,她问观音菩萨:“我所知道的太少,就算想以此赎罪,也是做得吃力,不如您收我为徒,教我些道理,传我些法力,我愿去帮助更多的人?“

观音菩萨点点头说:“你若愿意皈依我佛,我便带着你修行。”海女说:“好,从此我便称您为师父?”菩萨说且慢:“要皈依我佛,先要发愿,表示你愿意按我佛的规制来行持。”海女问怎样发愿?

菩萨道:“归依就是要寻求庇护以免于八难及十六种怖畏,而且最终意欲免于三恶道及轮回之苦,直至于解脱成佛。如来初成正觉,开受三归之戒。翻邪归正,为入道根本,故三乘行者,修因证果,都以此为道。三归依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佛为觉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

“你仔细听我说这皈依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恶鬼。皈依僧,不堕旁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从今以往称佛为师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从今以往称法为师更不皈依外道典籍;从今以往称僧为师更不皈依外道邪众。”

海女听完说我愿意。菩萨点头,给海女做了皈依,并告诉海女:“从今往后,你就要依教奉行,除了皈依,还要受五戒,是佛弟子要遵行的基本行为准则,是修行的根本。”海女问是哪五戒,菩萨道:“杀、盗、淫、妄、酒”。海女听完有些犹豫了,没有说话。菩萨问道:“你意为何?”海女问“菩萨,我若受了戒再犯戒会怎样?”“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海女缩了缩肩说:“那我还是再等等吧,等修得好一点再说。”

菩萨笑了笑,问:“你为何会有畏怖之心?五戒是佛陀专门为了想修行解脱的学佛弟子而制定的五条戒律。前四条属于性戒,即不管受不受,只要犯了都有罪过,都有果报;最后一条属于遮戒,即为了防止喝酒以后犯过而做的预防性戒律,不受这条戒喝酒就没有罪。戒是佛教的根本精神,是佛弟子修行必须具足持守的,否则就不能达到解脱的目的。《法华经》云:“精进持净戒,犹如护明珠。”我们受持五戒后,就应该好好受持,才能得到佛法的真正利益。”

海女犹犹豫豫地说:“要是我一不小心犯了怎么办?”菩萨说:“佛法为方便法门,可以先行持自己方便的律,如果不能一时受五戒,受其中的一戒或是几戒,其余的慢慢再受也可以。”“哦……那……我以前所犯的过错……佛陀会不会惩戒我?”

菩萨笑了起来:“因果循环,并不是佛陀所定,而是众生妄想而成。佛陀虽有无边法力,却是有四不能——佛法不可说,智慧不能给,定业不能转,无缘不能渡。佛陀所定的戒律就是为了让不让佛弟子因无明而犯错,屡堕轮回,永无出期。但是,如果你持戒以后,有了戒体,佛陀就可以帮你消除罪障,不再受循环的果报。”“嗯”海女仍然不敢立时答应,她害怕又像之前与魇的约定那样有吃不尽的苦头,她还要好好想想。

观音菩萨点点头,说:“好吧,那你在这里继续你的善业,我以后隔日来教你一些修行之法。”“好的”海女向菩萨顶礼拜别,观音菩萨一转身,与那莲花一同化作一道光倏地消失不见了。

海女看着菩萨走后,自己坐在礁石上托腮想了许久,她想“在这世间真是不易,不害人也不能保证不遇到恶人,帮人还帮得自己一肚子憋屈,想投靠一个善势力还有这诸多管制,真是没有活路了。然后又想起那胖女孩,想自己怨怼她是不对,可是现在回去帮她也不行,不让她认识自己的过错,帮她不等于害她吗?可让她悔过也不容易,把菩萨说的道理讲给她听,她恐怕听不到三句就能把自己赶走,唉,处处都是烦心的事。”

月亮出来了,海面平静无波,海里的精灵们自在悠游,海面上有海燕在歌唱。这些日子经过海女的精心治理,这片海域慢慢地安宁祥和起来,海沟里没有了那些神秘恐怖的气息,显得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看着这些景像,海女有些欣慰,心想时间永远停在这时就好,再不去想别的了……

突然空中响起一个声音:“人人本具佛性,停止妄想,安住当下,就是你的本心……”是观音菩萨的声音。“本心?”海女问。“是的,在你不明白它之前,暂且称为本心。就像现在的海面,无波无澜、无悲无喜、没有畏怖也没有缺憾。如《心经》中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找到本心又如何?”“找到本心,经过修习,能时时安住在本心,能对一切事都不再生起执着,就能获得解脱的智慧。”“解脱?”“解脱能让你远离烦恼,最终能让你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中,众生皆苦,这个世界,称娑婆世界,又被称为五浊恶世。”“这个世界?那还有其它世界吗?”“西方有极乐世界,是解脱的净土”。“那里很美吗?”菩萨轻笑,“那里很庄严,胜过这个世界的一切美景。最重要的是,在那里一切人一切事都是圆满无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