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女回到海上,独自坐在礁石上生闷气,想着自己枉付一腔真情,怒火阵阵升起。看着远方,海平线上的夕阳带着火红色的光芒慢慢下落,暮色来得急,深蓝色的海水和湛蓝色的天空很快将火红的光芒吞噬了许多,只剩一些浅红色的云彩和波光渐变成黄色直至太阳,这一红一蓝,一深一浅搭配得极美。海女心想,原来晚霜也这般美丽,以前倒从没注意过。以前,开始一心想着修炼法力,然后受困,后又忙着救度,然而这一切都没什么意思,都很无趣,不如就永远停在现在,享受这美景还好些。
可是天不遂人愿,暮色没有等得太久就将光芒覆盖,太阳消失在海平线上。月亮还没出来,太阳又不见了踪影,天地间一片黑暗,死气沉沉的,仿佛整个世间都没有了生气。海女越发颓废,心想这世间真的很无聊,没有什么值得留恋。
正想着,白莲倏然出现在旁,观音菩萨来了,立在白莲的一旁。“怎么了?”菩萨仍然带着柔柔的光环,声音一出就让海女心里立时顺畅许多。海女没有出声,将下巴搁在膝盖上,呆呆地看着远方。那莲花像是读懂了什么,突然转动起来,发出清脆柔和的声响,像水晶轻轻碰撞地声音。而后又转出点点的白光,你萤火虫一般忽闪忽闪的,有节奏地律动闪跃着。细细一看,那并不是萤火虫,就像一粒粒微尘,每粒微尘都有生命的迹象,每粒微尘都像是一个大千世界那样地丰富,那样地五彩斑斓……这声音和景象让人心里自然地生出无限的希望。海女半张着嘴,看这眼前的一切,惊叹不已。
菩萨笑了,又再问道:“现在可以和我说一说了吗?”海女深吸一口气说:“我和您的约定,我也在认真的执行,可是救度太难。有的人一念生起善心,可是相处下来,诸多恶习让我难以忍受;而有的人看着凶恶,却常常有些勇敢仁义之举,也不知道是该帮谁不帮谁。”菩萨说:“人人本具佛性,没有善恶,没有分别,只要是可以帮助他向善,都可以帮。”“佛性?”“嗯,佛,就是觉者,代表着无上正等正觉。”“嗯”海女似懂非懂,好像契合了心底某种感觉,又不知道是什么,也懒得多想,心思又回到救度的事情上。
海女委屈地说:“我虽有帮人的心,可有时实在无能为力。那个胖女孩,因为性情单纯憨厚,我觉得挺喜欢她就多帮她一点,谁知她!要实现愿望的时候拿我当神用,还要随时考教我的法力如何;日常的时候就拿我当朋友用,因为是朋友不能太客气,不但没有一点尊重,还对我所教的方法嗤之以鼻。教她学会感恩,她以为让她付钱,教她行善,她以为对她图谋不轨!我觉得,她拿我当她的仆人,或是她的一个物件,只要索取就好了,哪里当我是朋友,连朋友间最起码的情感回馈都没有,我只能时时关注着她,关心着她,替她解决困难,一旦有一点不能满足她的期许,就翻脸不认人!我着实是要被气死了。”海女越说越生气,后悔当时没有教训教训那个胖女孩,更为自己那么用心地帮她,那么的苦口婆心而不值。
莲花用光芒将海女围拢起来,安抚她的情绪,待海女情绪平缓,菩萨仍旧以她不急不缓的语调对海女说道:“首先,你对她有了情感的分别,救度别人,不应以自己的喜好来进行分别,你喜欢的人就算她有错还无尺度地帮助她,这是纵容;你不喜欢的人,就算有心向善你也不施以援手,从慈悲的角度来讲也是一种恶行。喜欢和不喜欢都是心的分别,是宿世的缘份所致,不要被自己的心所蒙蔽,要懂得众生平等的道理。”
“其次,你既是去帮人,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都不该发脾气,也不该生起嗔恨心,所谓火烧功德林,你一念嗔心起,便将所有的功德全毁了。”
“另外,人们都有许多的积习,因为这些积习,前生的业连到今生,今生的业又连到来生,生生世世,这种业报接连不断,好像绳子结成一个结,所以叫结恶习重。你所要做的,正是帮助她们认识到这些恶习,然后改正。就像一颗钻石被厚厚的灰尘蒙蔽,你帮糨一点点将灰尘去除,钻石才会慢慢散发出它本有的光彩。越来越多的钻石绽放出光彩,世间才会有足够的光明战胜黑暗。
她仍旧烦恼地说:“我不知该如何帮助人向善,不知该如何帮她们散发光彩。不实现他的愿望,他会在困境中绝望,生起更多的恶念;帮他实现吧,他又不知道自己哪里有过错,许多时候反而助长了他的恶习。人们常常为自己的一点小聪明而沾沾自喜,可他们不知道那一点小聪明很可能是一种恶行,因为那伤害到了别人。”
观音菩萨点点头,说到:“这样的话,就要告诉他们善恶的标准了。”海女有些烦躁:“哪里有什么一定的标准?从这人的角度来说,他需要钱,需要食物养活家人,所以他要去抢工作,抢救济;从那人的角度来说,他本来有的工作被抢了,又没了救济,他的家人又要挨饿;搞得我都分不清什么算是恶行了!”
菩萨身动,一念之下,端坐在莲花之上,对海女说:“那你仔细听好了:什么叫结恶习重?结就是聚集连结在一起。这种恶习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