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给我一个理由
王莽早早地起来,不停地在院子里跑步,今天的他显得特别阳光,对于大汉朝衣裤相连的衣服他觉得不习惯,他穿着还在野外生存训练时穿的短装,有节奏在跑动着,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人生不是靠心情而活着,而是靠心态去生活,调整心态看生活,处处都有阳光,他决定不再消极,他要按自己理解的生活来改造这个世界。
王鹏早早在来到房里,收拾好房间,他感觉到公子今天特别不一般,似乎有了什么变化。
王莽停下了跑步,看着天上刚刚初升的太阳。
“王鹏,你那荆州的亲戚可安排好了。”
“公子,已经安排好了。“
”你去把他们叫过来,我有事情问他们。“
王鹏答应着,不一会领着两名三十四、五的男子来到了正堂。
“小人拜见公子。”
“你二人叫什么名字,从南方来,可知水稻种植之法?”
其中一人答道:“回禀公子,他叫牛二,我叫田广,我二人均为荆州人,我二人本是种植水稻,所以对种植水稻还是懂的。”
“好,以后你们就带领大家种植水稻。”
田广看着王莽,欲言又止,“公子,关东之地,从未有人种植过水稻,小人也不知能否种植得出来。”
“放心,肯定能种植的,你们先下去想一想如何种植水稻,将细节告之王伯,让他记录下来。”
“公子,为何要记录下来?”,王鹏不解地问。
“王鹏,你不知道,耕种有很大的学问,需要你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提高产量,这样庶民才有温饱。”
“是,公子。小子受教了,我马上告诉父亲,让他办好。”
自从王莽来到这个世界后,李家庄附近全是种植小麦,后世那是可以种水稻的,还有可以大力发展种养殖业,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活下去,想到这些,王莽就更加对在这个世界有信心。
一连半个月,王莽都呆在家里,用炭笔在准备好的桑皮纸上记着自己在前世的知识,将他们分成国学、算术、天文、物理、化工等学科。他将这些桑皮纸让王鹏送到了李家庄三老手中。
三老从头尾认真看了王莽写的教材课本后,便急急叫人到李家来请王鹏,王鹏知道三老肯定找他谈,但是没想到这长快,也急匆匆地来到了李家大院。
大厅内,三老跪坐在几旁,见王莽走过来,十分高兴地说:“莽儿,快过来,给我们说一说,你这些学问是从何而来。”
“三位师父,我这是平常学习了《墨经》、《五行记》、《素经》的体会,不过还是学得不太明白,还请师父们教我。”
“莽儿,你所写天文、物理、化学正是我墨门五行机关之术,不过要让所有墨门子弟都来学习,却并非容易之事,你可知缘由?”
“小子不知。”,王莽不解的说。
“自古以来,我华夏先哲读书、治学均以竹简为佳,但是所有子弟入学,我墨门也无能力制造如此多书简来,即使能够制作,也需多道工序,耗时耗力,且每一册书简,重过几十斤,也不方便子弟学习。”
王莽一时无语,怎么自己没想到,如果能够造出纸来,那不是就解决了,后世到了明代,之所以有那么多读书人,还不是有便宜的纸张和先进的印刷技术,不过现在是大汉朝,各种基础条件还很薄弱,现在还无法做到这点的,那只有看墨门有什么办法了。
”三位师父,小子倒有些办法来解决,只是还是要耗些时日罢了,我看学堂之事还暂缓,不如先召几个子弟,就由我来教导他们,等我想到办法再办学堂也不迟。“
没想到办个学堂这么难,在这个物质基础如此薄弱的时代,做什么都难,王莽只有耸了耸瘦弱的肩膀,无力的摇摇头,还是实力太小,有些事情还是要等到自己正式接手李家庄再说吧。
”那只好如此了,对了莽儿,近来学业如何。“大师父笑笑问道。
”大师父,近来我在家中读《五行记》、《墨经》才写出的这些课本,还望三位师父多加修改,以后作为墨门子弟教学之用。“
”这是当然,我们会详加修改的,再过几天就过春节了,炳昌也会赶回来,到时再一起商量大事,你以后要主持整个李家庄,要忙的事有很多,不过也不要荒了学业。“
”是,大师父。“
王莽从李家出来,小小心灵充满了挫折感,怎么都无法平静,造纸的老方法自己会,那是前一世参观过古法造纸的作坊,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不过现在这条件,还是等等吧,我一路摇头地往家里走着,李晋跟了上来,”大哥,你给三老的桑皮纸上写的是什么?“
”是要教子弟的学问。“
”我能学么“,”当然能。“,我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