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学堂大计
“李晋,你想不想让所有墨者子弟都能读书、识字。”,王莽笑着说。
“当然想了,不过都识字,又有谁去耕种、狩猎,田地无人耕种,我们岂不是没有粮吃。”
”李晋,所谓天下百工,各司其职,其实农业耕种也有很大的学问,你想不想我们在李家庄有一个学堂,我墨门子弟可以学习百家知识,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能识字。“
李晋满脸期待地说:“那敢情好,我们又可以一起玩。”
“你怎么永远想的是玩,我在跟你说正事,你想不想做这件事。”
“想是想,就是有学堂必须有夫子,墨家子弟都是幼时父母教学,要办学堂必须请夫子。”
“夫子的话我来想办法,关健是要巨子同意。”
“那我们一想去找巨子和三位族老。”,李晋边说边拉着我来到正堂。
巨子还在和三老议事,见我又出现,便笑着说:“王莽,还有什么事。”,“巨子,刚才我看见李晋在练剑,便想到庄中很多子弟还不识字,所以想在庄开办一学堂,让子弟们都能够识字。”
”莽儿,想法倒是好想法,只是庄中无夫子,我墨者大部份人员会迁往燕北,三位族老也要前往,无人教导啊。“
”巨子,我墨者理想是建立大同世界,建立学堂,让天下庶民子弟都能读书,不就是我们墨者的愿望么。'
“莽儿,话虽如此,但修学需有圣人教导,况学业须长年修习才能有所成。“
”巨子,先不要说修学,我只想让每位墨门子弟都能认识字,以后对他们从事天下百业有益无害。“
”你有何办法?“
”巨子,可将常用之字编成童瑶,让我们孩童读起来能够郎郎上口,这样就能够记住了。“
”莽儿,那何为童瑶?“
”是专为儿童作的短诗,如果巨子允许,我可将我所知的童瑶记录下来,先让大家看看适合不适合。“
巨子感觉不可思议,但一想王莽既然如此说,恐怕早有准备,当即便吩咐仆人搬来竹简,让大师父执笔,王莽当即站在大堂之上背起了三字经:”天在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孤陋寡闻,愚蒙等消。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王莽慢慢地一字一句地背完,大师父也一句句地记录完,巨字认真的听着,若有所思。
”莽儿,你所背童瑶虽有宇宙万物之规律,但也含有儒家之理念,童瑶中亦有一些从未出现过过人名,不知为何?“
”不好“,王莽心想怎么背着背着,连千字文中包含后世中一些历史人物都给望了,吕布这些是三国才出现的英雄,看来以得注意了。
”巨子,小子刚才背的是童瑶《千字文》,虽有儒家言语,但也无妨,以前小子曾说过,儒家对于修身还是很有用的,况且孩童只是学字,读起来郎郎上口,有助于记忆罢了。“
”莽儿说得有道理,巨子,我刚才记录下来,觉得以此童瑶来教导子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字句也可改成我墨家学说。“
”大师父你说得有道理。“王莽见大师父同意,也很高兴。
”巨子,那就由三位师父将《千字文》修改后再让子弟们学习,不知可否?“
”至于学堂一事,你就和三位师父去办,以后李家庄、燕北子弟均可照此来学习。“
王莽放下心来,这样等自己接手李家庄以后就可以少一件事了,等学堂办起来,可以不用夫子,什么三字经、百家姓都可以作为教材。既然命运安排自己成为王莽,总要为这个世界作点什么,如果什么也不做,难道等到的结果就是被人杀死。
不知不觉间,王莽内心有了一点变化,与其这样消极的逃离,不如积极的去面对,等开春过后,自己就要经营李家庄,还是要早作规划才对。
离开大堂出来,王莽开始第一次对来到大汉朝有了一些信心,办学堂就是开端,那么怎么开始呢?
回到家中,王莽几乎半个月都没出门,一个人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母亲认为他在温书,也没有多在意。
王莽一个人静静地跪坐着,品着有着葱蒜味道的煮茶,伴随着清晨的阳光,此刻,让人心中产出万籁俱静的悠闲。
手中无意的把玩着脖子上的狼牙挂件,王莽却想着自己应该如何走下去,如何走好自己的路。
出仕当皇帝而被杀?
那样也不错,至少曾经辉煌过,记得历史上那个王莽被杀已经69岁了,老头也活够了,至少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和平演变成功改朝换代的皇帝,那也不错。
不过,现在自己似乎有了第二个选择,因为有了墨门的支持,看能不能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因为王莽相信,要建立这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