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要被泡烂了。”解观道:“那这道裂缝是怎么回事。”杨子甲道:“怕是这悬崖经风吹雨晒,再加墓顶距崖壁颇近,才导致这块山体裂开一道缝隙。”解观道:“那直接从墓顶下去,正好省了墓门千斤石闸的顾虑,奇石也没什么用了。”
杨子甲道:“只怕没那么简单。那人引我们到此处,却不见了踪影,莫非已经先下去了?”解观道:“下去看看不就知道了。”杨子甲点头,道:“为防万一,我还是先听听这墓中的状况。”解观不明为何是“听听”而不是“看看”。
只见杨子甲将背上的黑布扯下,露出那淘沙的神器——竹销。黑布下是一张布囊,里面插着由粗到细几十根竹子,粗的如碗口一般,而细的如小指一般。杨子甲抽出一根最细的竹子,走到悬崖边,一端对准山缝,一端用嘴含住。只见他腮帮一鼓一收,像是吹口哨一般,却听不到任何声响。不一会儿便收回竹子,插入布囊之中。解观越看越是纳闷,只听杨子甲道:“这山缝里大的很,有不少的小洞,还有三处百余丈的大墓室,看来这骆越王的陵寝着实不小啊。”
解观听言更是百思不得其解,这人拿着根细竹,随意的吹两下便得知墓下的情况,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杨子甲见解观一脸疑惑,便道:“贤弟你也不必费解,反正咱们此时探墓还早,我便与你说说,这招名叫“大音希声”的淘沙秘术。”
解观心中百问齐生,此时已是日落西山,为何说探墓还早,只听杨子甲接着说道:“这一招向来只传淘沙的总瓢把子,要说这道理常人难以明白,贤弟如此聪慧,定是能理解其中奥妙。当年唐末义军起义,那冲天将军黄巢便是其中一支,想当初他为筹集军饷曾去盗过几座唐代的大墓,可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只因那唐陵凿山而建,墓室庞大无比,其中机关陷阱无数,不知墓中情况,贸然下墓致使其损兵折将。黄巢大怒,怒斥那主事的大将,说若是明日下不得墓,便让那大将提头来见。那大将也是无计可施,正值苦恼之际,一个叫做尚让的小卒毛遂自荐,说他不用下墓便可知这墓中哪里是正殿,哪里是耳室。那大将半信半疑心想反正都是一死,明日且让他试上一试,万一真成了,不就保住了脑袋。次日,尚让便拿出一根竹子,对着那盗洞吹了几下,便将里面的墓室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其后官兵下墓,里面的墓室确如这尚让所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