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崖缝(1 / 2)

宿世陈情传 陈本书 2874 字 2017-10-01

忽的咽喉被一只手扼住,解观大惊,右手的铁笔也奋力点出,左手也随即出掌,两招却是扑空。便觉嘴中被塞进一粒什么东西,那只手微一用劲,自己便将那粒东西囫囵吞了下去。只觉一股酸臭味直袭上庭,解观以为那是毒药,本再欲动手相搏,但转念一想:自己现在身遭大难,若是有人欲加害自己,将自己放在此处,任其自生自灭,何必大费周章的前来往自己嘴中塞一粒毒药。便恭手道:“不知阁下尊姓大名,此番相救解某感激不尽。”却丝毫未见回应。

解观讨个无趣,片刻后便觉眼前灰蒙蒙的一片,不再漆黑无明。心中大喜,盘坐下来以内力调息,让那粒药的药效尽快发挥,不消片刻,便可模模糊糊看到周遭的景色。待觉药效全发,解观睁开双眼,眼前清澈明亮再无红色,连潭水也已恢复成幽蓝之色。此时的小船已泊在潭边,解观担心杨子甲的安危,往潭中一望,只见杨子甲浮在水中一动不动。立时划船过去将杨子甲救起,检查一番,没看出什么异样。

解观叫了几声大哥,却不见杨子甲醒转,深觉其中不妙,便为其运功,却也不见起色,只好撑船回返。刚拿起船篙,便见船尾一角有一个白色的瓷瓶,方才一心相救杨子甲未曾发现。此番打开瓷瓶,方才那股酸臭味扑鼻而来,便立时取出一粒药喂给杨子甲。不过片刻,杨子甲便悠悠转醒。

解观将方才一事道来,杨子甲听言,道:“那人怕是已洞悉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却又来救了我们,这是为何?”解观道:“我想应是他此行的目的地与我们相同,但目的不同。”杨子甲道:“你是说他不是为了墓中的财宝,而是为了其他的东西。”解观道:“该是如此。而且此番他来救我们,应是还有用得着我们之处。若真是如此,那么这上山的路上,他一定给我们留了一些记号。”

二人定了主意,上岸寻那人留下的踪迹。期间杨子甲将水下之事与解观细说。

杨子甲下水之后,便见水下黑压压的全是尸体,而且那些尸体都是一排排、一列列,整齐划一的在水中立着,少说也有上万人。杨子甲游近一看,那些尸体面色重青,丝毫没有腐烂的迹象,全身一袭铜甲,上面水藻厚重,还寄居了一层甲壳类的水族,尸体在水中至少有不下千年的时间。

尸体分徒兵、骑兵两种。徒兵手持长戟弓弩;骑兵则更为复杂,水中至少有三百辆战车,每辆战车都配有甲士十人,步卒二十人,车上主力三人,执矛者居右,执弓者居左,御者居中,驷马驾车,余者为预备和护从。如此阵势俨然一副大军出征的派象。

杨子甲知道这是先秦军队的编制,而且这种殉葬方式也是盛行于先秦。为保持尸身不腐,这些士兵在沉入水中之前七窍中都要注入水银,而且必须是在他们未死透之时放入水中。如此残忍的殉葬方式,到了汉武帝时便被废除。杨子甲虽淘过不少先秦的大墓,殉人的也见过不少,但像这般残忍,殉葬人数之多的,还是头一次见。

虽是颇为惊讶,但杨子甲并未忘记下水的目的。在水中观察片刻,却未觉这些尸体有什么异样,也未见什么妖物作祟。心中不明,为何自己会看什么东西都是红色的,正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忽觉胸间奇痒难忍,腹中难以蓄气,而且越来越严重,支撑不住,便多吞了几口水昏死过去。

杨子甲细细回想方才发生的一切,只觉此番境遇与之抚仙湖有不小的差异,却也说不上来到底差异在哪。

果不其然,二人行了不久,便见前面一棵树上缠着一块白色的布条。二人依迹而寻,却发现那人指引的道路并不是上山,而是往山的东侧走。又行了数里,夕阳渐斜,周遭的树林也愈发的稀疏,再往东走只剩嶙峋的山石和几棵歪斜的松树。

目及远眺,便见远处已是悬崖。夕阳将二人的影子拖得冗长,一直投到悬崖下面。

解观道:“大哥,这光秃秃的山岭,哪里有墓穴的入口。”杨子甲眼睛一眯,细细观察悬崖前方,忽的眼睛一亮,喜道:“就是这里了!”解观不知这光秃秃的崖顶怎会是墓穴入口,便问道:“入口便在这悬崖上?”

杨子甲点头,道:“贤弟你想想,整座大明山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为何唯独此处寸草不生。只因此处尸气郁积,草木难以存活。”解观道:“墓道口在山腹之中,与外界不通,便算尸气郁积,也不影响草木啊。”杨子甲一摆手,道:“非也,非也。”伸手一指面前的悬崖,接着道:“贤弟你看那悬崖边上,夕阳的红光之中是不是有一道若有若无的黑气。”解观顺指一看,悬崖前确是有一道若隐若现的黑气飘散开来,若不是仔细看,定是难以发觉。解观道:“这骆越王也真是奇才,竟将墓道口开在悬崖陡壁之上。”说着便走到崖边,往下一望,只见崖下三丈之地,有一道丈余长的裂缝,只不过裂缝极窄,怕是只能勉强过一个人。

解观问道:“这么小的墓门,怎的将骆越王的棺椁放进去的。”杨子甲道:“此处定不是墓穴的墓门,没有人会将自己陵墓的墓门朝天而建,否则一场大雨,墓中的东西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