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周公塔与桃花轿 周公塔逞雄厉鬼落地 桃花娇显奇龙口结冰(1 / 2)

桃花女辞别了西王母,手捧“如意花苞”驾起祥云,飘飘悠悠,不消两个时辰已来到邢国上空。她降落在桃花冈上,见被周公煮过的古井还在噴冒气浪,冈坡上一片焦土,桃园凋零不堪,心中十分伤感。

她手执“如意花苞”拂了三拂,点了三点,转眼间古井浪息,井水变凉,被烧焦的桃林又拱出了簇簇新芽。桃花女执苞又轻拂一遍,登时满冈桃树都萌枝抽条,布叶含苞,霎时间千花怒放,一片绯红,桃林又恢复了原来的景象。

桃花女救活了桃林,转回自己家中。任老夫妇一时惊喜如呆,不知该如何是好。桃花女急忙上前说道:“二老双亲不必惊慌。儿虽成仙得道,却难忘养育之恩,今来膝前尽孝,请受孩儿一拜。”这时任老夫妇才如梦初醒,急忙扶起桃花女,三人携手进屋坐下,叨叙家常,共享天伦。

桃花女得知石锁为救自己遇难而死,十分悲伤,便到井旁为石锁化纸致祭。几天来,桃花女走街串户拜谢乡里,诸事做罢,便问起周公近况。

任老汉说:“自你身体飞升之后。周公仍旧每日为人看病算卦,周游在乡野里巷。后来听人说,他到镐京去了。

桃花女听了默默不语。自此便在家中侍候爹娘,煮饭洗衣,洒扫庭院,闲暇时习拳舞剑,给爹娘排忧解闷。邻里乡亲看到眼里,也都称赞桃花是个孝顺的姑娘。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转眼又到了重阳之日,桃花满腹心事跪倒在二老面前,说道:“爹娘在上,儿有一事禀告,二老曾将儿许配周公,我二人也算有些缘分,我想到京城找他,是好是歹,也得有个结果才是。”任老夫妇虽然不忍女儿再去,可见桃花主意已定,知道也阻拦不住,只好含泪说道:“但愿我儿能早日回来。”桃花女别了双亲,驾起一朵彩云,向镐京飘然而去。

周公流落他乡,虽说以算卦看病度日倒也清闲自在,可一想起桃花女来,心里就不是滋味。为了夺取桃花女的那本天书,二人争来斗去,烧死了石锁,逼走了桃花。想起前前后后诸多事来,由气到恨,由恨到悔,由悔到怜,想来想去,总有一种负疚欠债的感觉,一心想寻找机会向桃花女赔礼道歉,和解和解。可云海茫茫,大宙恢恢,到何处去找呢?

重阳佳节,周公怀着沉重的心情,登上骊山散解郁闷。黄昏时分回到府中,突然感到心血来潮,急取三枚苍草摇占一卦,算出桃花女即将到来,不知是惊是忧,是吉是凶。只好掣出宝剑,带好神灯,以防不测,静等桃花到来。

不多一时,就见苍茫暮色之中飘来一朵彩云,周公抬头一看果然是桃花女驾云而来,未等她按住云头,周公就仰面说道:“桃花姑娘,老夫确实有负于你,我这里赔礼了。请恕我不周之处,你我罢战和解了吧。”桃花女见他有悔过知错之意,肚里的气也就消散了许多。不过,想起石锁和娶亲时受得磨难,一时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落下云头对周公说道:“你虽知错,我也不计前嫌。不过我表哥被你烧死,此仇我岂能不报?”周公无奈只好说:“这京都要地,人密地窄,无论斗法斗宝都多有不便,不如找个僻静之处,再论高低。”桃花女听罢说道:“好吧。石锁被你烧死在桃花冈,你我同回故土,在七里河畔,荒冈之上,决一胜负。”二人商定,各驾祥云一同飞回了邢国故地。

第二天,二人就以七里河为界比法斗宝。老周公祭起神灯,飞升空中,好似一条火龙向桃花扑来。

桃花女不慌不忙,举起如意花苞,默念真言,往空中一抛,霎时变成一朵车轮大小的铁叶桃花,不偏不倚,恰与神灯相撞。一声脆响,溅出满天金花!

周公又念真言,催动神灯变为子母串灯,一串串如流星飞火,又向桃花冲来。桃花意念一动,如意花苞又变成一个银圈,把那一串神灯拦腰套住。

二件宝物扭绕在一起,在万里长空中滚来滚去,斗了多时,难见胜负。二人只好都收回第一件宝贝。

桃花女又亮出一件宝物。这件宝贝不是别物,乃是一项娶亲时用的红轿。这轿看起来极为普通,桃花女运动点仙术之后,给它注入了阴坤之气,变成一项“四正四维三才轿”?

哪四正?东、西、南、北四面轿壁;哪四维?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根轿柱;哪三才?轿顶、轿底,乃天圆地方,**人居,三才具备。四正,天道运行;四维,地道运行;三才,变化万端。作起法来,四正可吞日月星辰,雨雪冰霜;四维分别变为“天门”“人门”“鬼门”“地风合门”可吞人鬼魔怪、飞禽走兽。

桃花女意念一动,放开东北维的“鬼门”,刹那间千万个厉鬼纷纷涌出,一齐向周公扑去。周公不慌不忙,口中念念有词,伸出向空中一抓,轰然一声。从空中飞来一座石塔。

这塔足有十多丈高,象个四棱凹面锏,遥天横飞迎击厉鬼。厉鬼擦塔即伤,碰塔即亡,不消一刻工夫,一群厉鬼乱纷纷落地而死。那石塔也砰然砸下,稳稳地矗立在钟伍村北三角坑边。

这座石塔名叫“四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