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墓兽*三(4 / 11)

其名日獭獭,见则天下大旱。”

(《东山经》)“蛇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白尾长耳,名独狼,见则国内有兵。”(《中山经》)

《任氏传》是唐传奇中的一个名篇,它塑造了一个动人的狐女形象。狐女任氏,不仅美丽温柔,而且聪明勇敢,具有鲜明的人性。她对郑生无比忠贞,能以一弱女子抗拒韦釜的无礼,她其实就是一个既忠实于爱情,又能贞洁白持的妇女形象,是现实生活中妇女优美性格的艺术概括。

《搜神记》卷十八引《名山记》说:“狐者,先古之****也,其名日阿紫,化而为狐。”就在此篇中,记载了狐狸阿紫幻化为美女的故事,它两次媚惑西海都尉陈羡的部曲王灵孝,结果王灵孝跟着狐狸住进墓穴,连形貌都有几分象狐狸。

《玄中记》说:“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可见狐狸不仅可以幻化为美女去媚惑男子,也可以幻化为男子去作祟女人。

《搜神记》中有另一则故事,说有一只狐狸迷惑刘世则的女儿,使她经年患病,后来韩友为她作法,才把狐狸驱赶进皮囊里消除掉,使刘世则的女儿恢复了健康。

8、辟邪:

似鹿而长尾,有两角,也叫做貔貅。有镇宅辟邪的灵性,相传此灵物物嘴大无肛,能够招财纳福,极具灵力。

《急就篇》卷三:“射鬾辟邪除羣(群)凶。”颜师古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

《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有桃拔、师子、犀牛”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

唐·秦韬玉《豪家》诗:“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辟邪。”

闻一多《红烛·剑匣》:“我又将他制成层迭的花边:有盘龙、对凤、天马、辟邪底花边。”

9、刑天:

刑天又称战神刑天、形天、邢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在《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以舞。”以戚为武器。

【译文】形天即刑天,刑天和黄帝在这里争夺神位,天帝砍断了他的头,并把他葬在常羊山。刑天竟然用两乳为双目,用肚脐作口,操持干戚来舞动。

评曰:常羊山从此阴云郁结,碧天不开,还时时听见闷雷在山谷中轰鸣回响。据说那是失败的英雄刑天,一直不心甘,不停地挥舞武器,在与敌人作战。

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句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刑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他在与黄帝的大战中,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刑天。天者,颠也;刑者,戮也。天就是天帝,“刑天”就表示誓戮天帝以复仇。(另有一说认为,刑是割,刈的意思;天是首,即头的意思)。

当炎帝还在统领天下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爱歌曲,曾为炎帝作乐曲《扶犁》,作诗歌《丰收》,总名称为《卜谋》,以歌颂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后来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被黄帝打败,他的儿子和手下却不服气。当蚩尤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曾想去参加这场战争,只是因为炎帝的坚决阻止没有成行。蚩尤和黄帝一战失败,蚩尤被杀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颗愤怒的心,于是偷偷地离开南方天廷,径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黄帝争个高低。

刑天使用的武器是戚,是一种巨斧;还有一块青铜方盾,古代称为干。

刑天左手握着青铜方盾,右手拿着大斧,直杀到黄帝的宫前。黄帝见刑天杀过来,顿时大怒,拿起宝剑就和刑天搏斗起来。两人从宫内杀到宫外,从天庭杀到凡间,直杀到常羊山旁。

黄帝久经沙场,经验老到。他趁刑天不防,挥剑向刑天的脖子砍去。刑天招架不及,头颅被斩落下来。落到地上的刑天之头,顺坡向常羊山脚下滚去。被斩首的刑天蹲下身子,想找回自己的头颅。由于失去眼睛,他没有看见自己的头就在他身处的常羊山脚下。

黄帝担心刑天找到头颅后会恢复原身再和自己交战,就拿起手中的宝剑向常羊山劈去。随着一声巨响,常羊山被劈成了两半,刑天那硕大的头颅就势滚进山谷。随后,那两半山又合二为一,把刑天的头颅埋葬在里面。

刑天感觉到了周围的变化,知道黄帝已经把自己的头颅埋进山腹,但是他并没有气馁。他站起来,依然右手拿斧,左手持盾,向着天空胡乱挥舞。陷入黑暗的刑天暴怒,以两个当做眼睛,张开肚脐做嘴,继续与黄帝搏斗。

刑天虽然失败,但是他永不妥协的精神却永远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