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境达大帝(1 / 2)

刀剑如是 真敬狐说 3018 字 2017-08-10

因为那些女孩。

苏慕安决心修行,不为俯瞰人间,不问长生久视,不求逍遥自在,只愿渡那九百九十九个无辜的女孩去达到彼岸无色天。

………………

”随我来!”妙应真人移步远离溪旁。

“恩!”苏慕安答道,他自溪涧踏上溪岸,衣衫湿嗒嗒地滴着水,他跟着妙应真人,溪水滴了一路,仿佛在记录他即日启程的修行路。

山间林木丛生,多是些常青树,老苔布满树干与虬结若老龙的树根,阳光通过苍翠深沉的枝叶交错,照射而下,远远看去,那是一束束浮游这尘埃的光柱,宛若刺破黑夜的曙光。

顺着山间野径,苏慕安跟着妙应真人渐行渐远,一路由低转高,苏慕安想,大概他们是要去山顶。

”可知修行路上那几许境界?“妙应真人双手负后,保持微仰看天的姿态,拾阶而上。

“修行九境,等生、了凡、见法、识藏、通幽、不惑、从心、开宗、问鼎。”苏慕安如实答道,中土泱泱,人间大修行,或有秘幸不为世人知晓,此修行九境却是广为流传,下至三岁孩童,上至八十老人,尽皆知晓,这本也不是什么秘密。

“那问鼎之上为何境界?”妙应真人问道。

”徒儿不知,还请师傅相告!“问鼎之上还有境界,苏慕安并不为此惊诧,若是没有,才叫他愕然,曾听那说书先生讲,有那白衣剑仙一剑开天门,有那兰亭书生提笔写山河,有那佛陀抬手搬山岳,更有那道教真君拨云问天帝………………

这些说书先生口中烂大街的仙侠演绎,若仅仅都只是问鼎境界,那岂不是可笑,问鼎便能剑开天门?问鼎便能提笔写山河?问鼎便可抬手搬山岳?问鼎便敢拨云问天帝?

问鼎?问的什么顶?

问鼎之上还有境界,这在苏慕安看来,本是天经地义之事。

但凡有心之人,窥看世间种种不可思议,便都可猜到。

“等生凡夫,先天了凡、见法知玄,识藏在心,通幽真蕴,不惑流息,从心本意,开宗得道,问鼎人上。徒儿可要记清楚了,此乃人间人境小九境,此外另有两大境,天下地境与天上天境,和人间人境并称天地人三境界。“

妙应真人回头看了苏慕安一眼,笑而道。

“弟子谨记!”苏慕安恭敬而答,天地人大修行境,这才该是境界之分。

说那五仙三佛地,行走人间的天下行走,个个修为通天,一人敌一宗,乃至百万军中来去自由,而这些天下行走却都不过是那五仙三佛地出类拔萃的弟子罢了,他们的修为便如此恐怖,那他们的师尊又该是何等修为惊天,是天下地境?还是那天上天境?

苏慕安不知,却知自己的这位师傅,怕修为真的不低。

妙应真人问:“徒儿,可有什么问的?”

”师傅,何以渡冤魂达彼岸?“苏慕安不假思索,他问出心中问题。

”彼岸,佛说达成大宏愿,破碎虚空,如见如来,是达彼岸。道讲无为清净,出世逍遥,不为红尘所累,是乃逍遥大自在。彼岸不可渡,唯有长生问道,问道达彼岸。渡可渡,唯渡六道轮回。苦海无涯,人间苦境,若要达彼岸,逆天行事,独步踏乾坤。”

行至一处山崖,崖上有亭,名曰紫云亭,妙应真人凭栏而坐,观天际云海舒卷,缓缓道来。

“弟子修行,不为俯瞰人间,不问长生久视,不求逍遥自在,只愿渡那九百九十九个无辜的女孩去达到彼岸无色天。还请师傅明示!”

苏慕安神情激动,他修行只为渡那九百九十九个无辜女孩去达彼岸,如今妙应真人告诉他,彼岸不可渡,唯有修行逆天,独步达彼岸,这让他乱了心神,若是不可渡,那他一心向修行是为何?

世间除了活着不需要理由,做任何事都是有理由的,修行亦是如此,有人为高高在上,有人为恩怨情仇,有人证道位列仙班,也有人为逍遥大自在………………

修行一途,若心中不明,不知所求,心间有迷雾,何以破镜问鼎?何以达成大宏愿?

“不求长生,如何得道。若要问道,若要达彼岸,人间区区几十年岁月,何以抵达,长生不是道,道却久长生,天地所以长生,是有道,万物所以死,是无道。有道在前,人乃不停,脚下无道,人乃无生。长生问道,长生是道之始,唯有拥有悠久的生息,才有可能,有日得道达彼岸。世人只知证道长生,殊不知,长生当在前,证道乃在后。”

妙应真人挥动长袍衣袖,挥去山间迷离的雾霭,挥开万里晴空。

苏慕安不以为意,不感惊诧,他的师傅,本该是如此,但他此时更想知道他想知道了,只怕只是一个可能。

“师父,弟子不在意自己能否长生久视,只想知晓何以渡冤魂达彼岸,我知师傅必定有道达之。弟子知师傅此言,是为叫我明白,要想证道,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