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破而后立(1 / 2)

启民 瞽者 2896 字 2017-08-09

华夏总是崇尚破而后立,但同时也存在着矫枉过正,大邑商灭亡后,后继者周人认为帝辛不修德导致灭亡,所以繁杂的周礼孕育而生,意在用礼束缚人心;春秋之末,季世之始,礼乐崩坏,秦的崛起让高知们明白除了礼以外拳头也很重要;秦帝国的轰然倒塌让治国者们明白民意就是天意,民心就是天心;汉帝国一开始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无疑恢复了经年战乱带来的伤害,至于后期群雄并起让世人又了解到:乱世者,世家也。

李唐初年一本氏族志,双管齐下一方面打压旧氏族名望,提高新氏族的地位,另一方面把刺头挑着杀了一通。无奈从开国以来重军功的传统在外敌凋零的七七八八的情况下只得转为内斗,伴随着血雨腥风的皇位斗争附属着对军权的放纵,最后亡唐的无疑是背离了初衷节度使制度。

继任者宋朝堪称一颗闪耀的新星般的存在,与士大夫共天下,真宗亲作脍炙人口的劝学诗,一句东华门唱名方为好汉顺带加了一颗武将的脑袋祭旗,一下把文治推向了巅峰,岁入达到封建统治的顶端,反倒一年有十之七八的岁入投进军队,武功却疲弱到全国各地满是盗匪,最后一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道尽了多少心酸。

元朝统治者总有种高人一等的既视感,被征服的民族都被伤得不轻,也不知是不是读书读的少,所以连秦的教训也不明白,没过多少年横跨欧亚的各个汗国消失的七零八落。

明朝开国皇帝算是历代里面一个看不到世家背景的皇帝,奇葩的是却看到了宗教的影子,作为一个臭要饭的基因估计不太好,明朝皇帝多出奇葩,人奇葩就算了,名字也很奇葩,不知是不是有种天生的自卑感,不信任士族出身的官员,收回了宰相的部分权力,莫名其妙的设置内廷,自己收不过来的权力让太监来收,也不知是怎么想的。

东西二厂内行厂还要加一个锦衣卫,最后后宫三千宫女外加十万太监,想来孟子的话丫估计也没好好学,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果不其然,崇祯吊死在景山的时候陪在他边上的只有一个太监,文臣武将沦为带路党的不知凡几。但是明朝对内的开放和自由思想让人羡慕,从侧面也说明了一个朝代的灭亡和皇帝的关系不大,只有一整个阶层都败坏掉了,整个王朝才会消亡。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其实很多问题现在看得明白,做起来就很麻烦,前面说的问题基本上从立国之初就存在,到了国家后期,一句话,尾大不掉积重难返罢了。

弗忌现在就在苦恼这个问题,眼前的墙上挂着几幅字,一副上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另一幅上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还有一副上书天变不足畏,祖宗不可法,人言不足恤。最后一幅上书驱逐胡虏,恢复华夏,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瞅了几眼,叹了口气暗道:拗相公这思想在现在的时局里一出啥都不用做了,等着被灭罢。

调整了一下眼前几幅字的顺序,先是讨元檄文中截取的一段,然后是最早的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口号,紧接其后的无疑是横渠先生的关学,最后才到拗相公的宣言,但不知怎么的弗忌总是忍不住多看两眼拗相公说的话,说实在的,这话看起来很容易让人心动,非大胸襟,大气魄者不能言。

口号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后世人不能体会春秋时期的人的思想,口号就像是一个启迪和煽动民众思想的重要道具,没有口号的反动大多落草为寇,像柳下跖这样的大贼偷也因为有了一个简单的口号:“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才没像千千万别的盗匪一样被人忘记。

弗忌瞅着眼前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总觉得这就像个原子弹,和推恩令一样的原子弹,只是前者在民众间炸开,后者在王侯间炸开罢了,倒是挺适合送给楚国让他们不能来搅乱接下来的备战。

弗垢轻声轻脚的从外面走进隐藏在房中的地下室,背着一双小手认真的和自家二哥一起看着墙上的四副字,看了一会轻声一笑说道:“大哥又从外面给你寄难题了?”

弗忌摇摇头,说道:“这不算是难题,只是大哥告诉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而已,只是我有些猜不透大哥究竟是要把王侯将相这句用在楚国还是要用在平灭胡人以后。”

弗忌摸着没胡子的下巴沉思一番,有些想不通透,归结起来无非是信息太少,要是南面的楚国不太安分的话估计大哥不介意先扶持一股贫民或者奴隶势力来让楚国陷入动荡吧?

笑着看了看自家小妹,捏了捏她又胖起来的笑脸,笑呵呵的说:“看样子吴小狗没少给你进补呐。”

自从弗垢从外面回来以后变得开朗许多,脸上的表情也丰富起来了,弗忌第一次发现她还会脸红,想来外面的景象实在是有些不堪:“二哥,你们的万里游今年就要开始了哟,还不快去找好你一同出游的伙伴。”

弗忌有些好笑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