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郑东一行,已在海上航行了三天了,他们总共十二个人,三条船,也算是个小规模的船队了。
郑东、张教授、林晓加上两个“船工”在一条船上,薛大伟、王丽丽、李倩瑶加另三个“船工”在另一条船,不同的是,他们后面是拖着另一条船,这条闲置的船是用来装日常用品、淡水、土豆、腊肉等。
他们甚至把钓具,鱼网,炉灶,木炭,锅碗瓢盆全都搬了上来,即便在短时间内找不到要到达的地方,也可以在上面生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们甚至想好了,万一偏离了航线,找不到仙山郡,就一直向东航行,真的去陪印第安人打猎了。
有备无患,在这个茫茫的大海上,多一分准备就多一分安全。相比当年在那个救生艇上漂浮的情形,同样是海上,却绝然不同,他们现在更多的是从容和自信。
离岛的不舍和依恋,在经过两天的航行后,大家的心情也渐渐平复了下来,离岛越来越远,再也没法回头了,大家的心情也被忐忑和期待所代替。
张教授成了这次远航的主心骨,他主要担负起指导航向的重务,也相当于现代远洋轮船上的大副,权力仅次于船长。
张教授也不是盖的,用他那个充满智的头脑,使出全身解数,从日出,星星的位置,结合洋流走向,季风的朝向等综合辨断,保证船不会偏离方向。这方面他是绝对的权威,就是郑东,也不敢说个“不”字。
也许是他们运气好,在他们出航的这段时间里,除了季风阵阵,并没有什么狂风巨浪,天气晴朗,晚上星星也特别地亮。难道是老天觉得上次对他们太狠了,亏欠了他们,要作一次补偿?还是意示着他们六条龙出海,哦,徐焕也算是一条小龙,七条龙出海,虾兵蟹将们退避三舍,江湖上从此由他们掌控;不平静不行啊,但也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后面会欣起更大的惊涛骇浪。
没事的时候,他们会来到甲板上,吹吹风,看下风景。
想到一年多前,在救生艇上的日日夜夜,总让人嘘唏不已。一年前的他们,是那么的狼狈,大海就像一头巨兽,随时可以把他们吞没。仅仅只过了一年,他们用智慧和双手,制造了船和帆,很快就征服了这头巨兽,面对同样的一片海,他们终于不再害怕,大海也露出温柔的一面。
面对着看不到尽头的大海,郑东的思考更是长远。
华夏民族一直是个重视农耕文化的民族,对海洋却了解很少,除了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但也是昙花一现,并没有让华夏民族走向海洋,反而是耀武扬威的成份比较多。而当权者的短视,甚至下令闭关锁国,不了解海洋重要,不走出去,不发展自己的海洋力量。他们高傲认为自己是天国,天朝大国,外夷都是小鱼小虾,不值一提,直到后来被人用枪顶上脑门了,才有所觉醒。
华夏人受儒家思想,封建主义影响很深。在儒家思想文化甚至中华文化中很少关于海洋,中华名族文化很少海洋文化,直到近代华夏人都很少人懂海洋,了解海洋,海洋意识还是很淡薄。
了解海洋,开发海洋,让华夏人民早点觉醒,去开发海中有无数的宝藏和财富,建立自己的海军,发展自己的商队,让华夏子民的身影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出现。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
既然上天给了这么一个机会让他来到这个时空,这是机会,也是郑东的使命,一定改变,使之不再有鸦*片战争的硝烟,不再有用血内之躯去对抗洋枪洋炮的悲剧,不再有百年的欺辱,这个沉睡的雄狮,早一千年就得让他醒来。
路漫漫而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想到这里,他暗暗地捏紧了拳头。
日出而行,日落而停。就这么几百公里,他们整整走了十天十夜。
为何要那么久呢,徐焕来的时候才三天多啊。这是因为逆风,要走之字路,航程多出三倍不止,另外逆风船速也会相对慢下来,所以时间长了许多。
当看到天空中看到飞过的海鸟,张教授的心放了下来。别人不知道的是,当在大海中遇到海鸟,就证明附近有海岛或陆地了,因为海鸟外出飞行也不会离开陆地太远。
越往前走,大大小小的岛屿,出现在海天的连接处。越来越近,这里就是徐焕熟悉的海域了,徐焕认出来了,这里就是他常常驾船玩耍的地方,可以回家咯,他兴奋不己,忍不住蹦了起来。
大家也一起高兴,终于到了,再也不用担心要东去陪印第安人打猎了,这一次,张教授居首功,大家合力把他给抛了起来,张教授,好样的!
再住里走,就见到更大的岛屿了,这些岛都有人居住,岛周围有不少各种各样的船只。徐焕介绍,这里都是当地的维西人,他们性情凶悍,最好不要轻易地招惹他们。
当他们这个奇怪的船队靠近,立马就引来无数观注的眼光。相比他们用的竹席编的硬帆,他们从来没见过这种带着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