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别离是为了下次的相聚(1 / 2)

虽然大家决定了要去仙山郡,但很多工作还得要提前做好。

根据徐焕的描述,是从东南面来的,但太平洋是那样的广袤无边,而小岛们又只像巨大画布上的一个小点,航向稍为偏一点,就可能错身而过,大没有导航的年代,要准确地找到大洋中的一个小岛,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何况这个时候连个罗盘也没有,考验他们的时候到了。

要是错过目的地,没有补给那是一个很危险的事,万一遇到大风暴,也很容易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哪里没有危险?要是怕危险而永不出门,那人生还有什么意思,机会只会给那些勇于进取的人,而华夏民族从来就是不缺冒险精神的民族,他们漂洋过海,吃苦耐劳,锐意进聚,扎根在世界各地,直到今天,只要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华夏人的身影。

郑东他们都没有上过航海学校,没有航海的经验,好在他身边有这么个地理通,张教授。

张教授是个地理通,他心里有一张世界地图经纬度,洋流走向,季风气候等都记得清清楚楚,他甚至在飞机失事后,经过洋流三十天的漂流,到现在所在的芙蓉岛,结合后世的地理和洋流走向情况,甚至有了一个大概的位置,只是没有仪器来验证罢了。

对于辨认方向,对于张教授来或郑东来说,那都是小儿科了。特种部队有专门的课程教人怎么在野外辨识方向,就拿现在的薛大伟和李倩瑶也不成问题。

能不能辨识方向是个问题,但能不能到达海岛又是一个问题。

跟他们最开始乘救生艇的情况不同,那时他们没有帆,连桨也很原始,只能顺着洋流漂,但这样很有可能只是在一个范围内打转,永远不会漂到陆地边上。他们现在的条件比最开始的时候好了很多很多了,至少他们现在有船还可以制作风帆,可以在辨清方向的情况下,一直朝一个方向走,只要坚持住,总有一天就能到达陆地。

他们甚至做好打算了,万一错过海岛,就直接向东航行,直达南美或现在的北美,在那里陪印第安人打猎了。

徐焕当时是被人追杀,张起风帆来逃命的,现在时节的季风是西北风,也就认证了他们来自东南方向的正确性,如果他们一直随着风向直行,没有改变航向,那么逆着风就一定能找到他们所在的群岛。

那仙山郡距离这里有多远呢?根据现在测定的风速,他们做了个实验,用徐焕带来的小船,张上帆,在现时风速的情况下,固定时间内可以跑多远,最后通过计算,他们来的时候走了三天四夜,再考虑到因风力大小而走走停停的情况下,大概直线距离是300-500公里左右。

距离算出来了,方向怎么辨别?在没有罗盘和其它仪器辨别方向的年代,我们的先人总结了不少经验,可以加以利用。

在白天,可以根据太阳升起的位置,确定是东方,再根据季节的不同稍为调整。

在晚上,如果天空晴朗,可以利用牵星法,定位方向。

在北半球,北极星是最好的定向星,北极星的方向是真正的北方。北斗七星的星间连线似一长柄勺形,而北极星是夜晚最明亮的星,一眼就能认出。

在南半球,可利用南十字星座来确定方向,南十字星座的四个亮星可连成十字,较长的连线延伸后指向地球的南极。

如果是阴雨天,看不到太阳和星星,那怎么办呢?

有一种石头,类似于水晶的半透明体,在阴雨天也能看到太阳的光,北欧维京海盗就经常使用。

如果没有这种石头,还可以判断海水流向和季风的朝向来辨断。海水洋流走向是有规律的,一般是从高气压带流向低气压带,如果能大体确定自己所处位置,就能根据洋流方向大体判断方位。

现在问题来了,因为这个时节的季风是一直是向西北方向吹的,只能是逆风行驶了,很多人会问,帆船能逆风行驶吗?答案是,当然是可以的。

当帆船顺风时,是由风力推动帆而前进的,而遇到逆风时,那怎么办呢?

这里就有一个学问了,当帆船逆风航行时,最大动力来源是“白努利效应”,也就是说当空气流经一类似机翼的弧面时,会产生一个向前向上的吸引力。因此,帆船才有可能朝某角度的逆风方向前进。

逆风行驶时,船与风向的夹角越小,速度越慢,要加快就必须要调转航向,使帆与船身形成一定的角度,帆的一面鼓满风,另一面所受的压力较小。船体利用这种压力差前进。而有逆风航行能力的船,若要往逆风方向前进,必须采取Z字形的路线才能到达目的地。

徐焕被他们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行为困惑不已,在他们口中说的公里、大气压、洋流、季风,都是闻所未闻,就像听到天书一样。

他从小就在海边长大,对帆船是再熟悉不过了,当听到张教授说船还能逆风航行时,他张大了嘴巴,非常地振惊,这不可能吧?船怎么能逆风而行呢?除非前面拴上两条海牛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