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2 / 3)

战国纵横家 楚月江南 4847 字 2017-09-10

其他的房间都已经黑了,唯有苏秦的房间还亮着昏黄的灯火,灯光一闪一闪的,一个黑色人影映在窗子上,起伏不定。外面的夜静的出奇,远处黑魆魆的树影像是鬼魅一样一动不动,夜空中的繁星一闪一闪的眨着眼睛,都在注视着这个小村落里那间有些破败的茅草房。

大约过了两三个时辰,村子里的鸡开始打鸣了。王氏浑身疲惫,正是睡得昏沉。忽然听到一声重重的闷响,她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还以为什么东西砸到了地上。猛地一惊,坐起了身子。顺着声音看到苏秦还坐在桌旁,正一手攥着拳头捶在桌子上,脸上兴奋无比的自言自语道:“要是早读到这本书,我早就说服各国诸侯,获得荣华富贵了……”

王氏见他还没睡,迷迷糊糊的说道:“怎么还不睡呀?”

苏秦见把她惊醒了,赶忙站起身,走到床前,把被子往她身上盖了盖,嘴里说道:“好了,这就睡了!”

把王氏安抚好了,他又坐在油灯下翻开竹简,又过了大约半个时辰,才打着哈欠吹灭油灯,摸着黑上床睡觉了。

翌日清晨,天还蒙蒙亮时分,苏代苏厉两兄弟早早的起了床,两人扛着锄头准备下地干活。他们来到苏秦窗前,敲了敲窗棂,苏代小声喊道:“大哥,快出来,我们要下地了。”

两人叫了两声,没听到里面有人回应。苏代不觉又加大了力气捶窗棂,把窗棂敲得咚咚直响,喊起来也加大了嗓门,过了半晌才听到苏秦从里面传来懒懒的困倦声,原来他刚刚睡下没多久,正在昏沉之际,便被两个兄弟叫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门开了,苏秦打着哈欠,翻身把门关上,从门角扛起一把锄头,睡眼惺忪的说:“走吧。”

三人在地里直干到太阳升起,经过一早晨的劳作,原本的困劲儿也消失了。劳动间隙,苏秦和两个兄弟坐在田垄间闲聊。苏秦突然说道:“兄弟,我们家世代为农,从祖祖辈辈这样干了也不知几百年了,但是除了勉强活命,我们还有什么希望呢?”

苏代擦了一头汗水,长长的出了口气,叹息道:“大哥,我们这都是命。从我们出生就这样了,又能咋样呢。你看人家张辰,他父亲、祖父都是世代经商,家里原来就积攒了丰厚的家底,所以人家过的富裕。我们可不行,祖祖辈辈都是干农活儿的,生产的庄稼能养活我们就不错了,其他的还想什么呢!”

苏厉在一旁也颇为无奈的叹了口气。

“兄弟,大哥说句不客气的话,你们俩就是心太小了,看不清外面的局势。”

苏代苏厉两兄弟也喜欢听外面的故事,知道苏秦在外面游历惯了,知道一些事情,平日里在母亲面前又不敢打听,倒不如趁着干农活儿听听故事,也算是消遣了。当下,央求着苏秦给他们讲外面的事情。

苏秦见两个兄弟很好奇的样子,便绘声绘色的把外面的故事说了起来。他把秦国商鞅变法,燕国之乱,齐国称霸等等列国形势讲了一遍,末了便又颇为惋惜的叹息道:“当初我出外求学,就是想要学得一身本领,将来能够像周朝的姜太公一样获得任用,扬名天下,也让我们家从此摆脱耕田种地的苦命。”

苏代苏厉听了苏秦的一份肺腑之言,心里也渐渐明白了他的想法。只是又叹息道:“只可惜,我们都没有那个命。”

苏秦突然把头左转右转,看了看两旁的兄弟,抬高声音说道:“不,几个月前,我去求见周王,就差点获得任用,只是后来功败垂成。”

两个兄弟听他说的慷慨激昂,表面上也随声附和,但是毕竟不是亲眼所见,他说的是真是假还不肯定,因此也没有特真切的感受。

苏厉说道:“大哥,那些高官贵族,任用的都是他们自己的子孙,那些人生来就很高贵,不是我们这种老百姓能够攀比的。就算你去求见他们,他们也是白眼看人,压根就不把我们当回事儿。”

苏秦想一想苏厉的话,倒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转念一想,想起了阴符经中的一些话,便又说道:“兄弟,人心所想都是暂时的偏见。将来所有的事情都会随着天下大势旋转。现在他们有偏见,一味地凭借身份地位选拔官员,而那些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在家种地,或者老死于穷乡僻壤。这样的国家迟早会越来越衰弱,会被其他国家吞并掉。只有真正任用有才之士,给他们高官厚禄,让他们诚心为国家效劳,这样的国家才会持久的兴旺发达。就像当初的姜太公,八十多岁,周文王亲自到渭水边求见,把他拉了回去,礼贤下士,国家又怎能不强盛呢。”

苏厉好奇的问道:“大哥,那你看现在哪个国家才会不看身份地位,礼贤下士呢?”

苏秦在头脑中思索一圈,过了半晌,才缓缓分析道:“依我看,现在最想得到人才的,就是北方的燕国。”

苏代一听,“哗”的一声笑了出来:“大哥,刚才你不是说,燕国前些年还发生内乱,差点亡国吗。这样一个小国,任人欺负,就算任用人才,又能有什么出息呢。依我看,倒不如去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