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将士,一行人跌跌撞撞的跑进城内,刚坐下歇息不久,就听城门外面喊杀声一片。宣王派人出去打探消息,原来是秦军早已埋伏在韩军附近,趁韩军不备,突然发动攻击。韩王带领众大夫上山游玩去了,军中一时没了主帅,因此混乱不堪。在秦军的猛攻之下,早已死伤惨重,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良英率领的几千韩军,虽然作战英勇,暂时抵挡住了秦军的进攻。无奈敌众我寡,只得且战且退。因此退到了城门之外二里有余的地方,重新排兵布阵,希望城内看到韩军作战,可以及时派遣援军。宣王得知是良英带领军士在城外作战,于是与众位大夫一起登上城楼,观摩作战。一旁的守城将士认为,应该及时派遣援军,支援良英。同时可以趁两军久战疲劳之际,杀秦军一个措手不及。一旁的贾庆与宛仲及其他大夫认为,秦军素来作战勇猛,如今久战不决,若是故意拖延,趁城门大开之际,挥军直入,到时候不但城池不保,大王和众位大夫就全都成为俘虏了。双方互相争辩,相持不下。韩宣王流泪哭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只是教寡人如何忍心这数万韩国将士白白牺牲呀!”贾庆安慰道:“大王不要难过,这些军士都是国家的英雄,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是为了大王牺牲,他们一定是感到荣幸的,千万不能因小失大呀。”宣王用衣袖擦擦眼泪,似乎心中有所释然,宽慰道:“说的也是,寡人回去一定要好好对待他们的家眷。”当下命令军士,各城门严加防守,不准擅自开门。
良英带领军士背城列阵,指挥军队抵挡秦军。原本指望韩王能够派遣援军救援自己和众将士。此时,看到韩王和众大夫站在城门之上观战,以为韩王定会派遣城内士兵助战。谁想,等了很久,也不见从城里出来一个士兵。始终想不通韩王为何不派援军出战。于是命令副将先行指挥,自己带领一名亲随赶赴城下,向韩王喊道:“大王,我军将士拼死血战,如今秦军已然疲惫,恳请大王早派援军出城助战,杀秦军个措手不及。”不等韩王开口,一旁的贾庆说道:“良将军,不是我们不肯开门,如今情势危急,若是秦军趁机冲进城门,危害大王和一城百姓,该如何是好。”良英道:“如今我军在城门之外抵挡秦军,城内出兵助战,秦军如何越过我军直逼城门。恳请大王开门,不然我五千将士就要白白的裹尸疆场了。”韩王哭道:“良将军,不是寡人不肯开门,怎奈众大夫不肯,寡人也要顾及这一城百姓呀。就当寡人负了你罢,寡人回朝之后,一定厚加赏赐众位将士的家眷!”说罢,仍然掩袖拭泪,哭泣不止。良英见韩王始终不肯开门,知道自己今日注定命丧疆场,心中恼恨韩王听信奸佞之言,不纳众臣。大骂道:“你这个昏君,听信奸佞之言,致使朝政混乱,如今又使数万将士白白牺牲,你却拒不派援军出战,置我等于死地。”韩王哭道:“爱卿,寡人知道对不起你,要不寡人让人开门,放你进来可好?”良英道:“那五千将士又该如何?”韩王道:“如今只能放你一人进来,若是打开城门,放那几千人进来,秦军岂不是也跟着进来了吗?”良英冷笑道:“活我一个良英,却死了五千同甘共苦的兄弟,我良英做不出这等无情无义的事来。”说罢,也不等韩王发话,他拔出腰中佩剑,寒光凛凛,收揽手中的缰绳,回转马头,只见战马于烈烈风中猛然跃起,一声长啸,飞快的向混战的人群中杀去。后面的亲随也跟着冲进阵去。韩王本想再劝劝他,一连朝他喊了几声,见良英也不搭理自己,就一个人飞速的冲进战阵去了,叹气道:“真是一个好将军呀!”当下又是连连叹息,流涕不止。一旁的贾庆和宛仲二人见良英离去的背影,两人的脸上却不约而同的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虔庸围攻韩军,眼看韩军情势危急,军阵即将被秦军攻破,忽然从包围圈中飞入一匹战马,手持寒光宝剑,所向披靡,围攻的秦军有些胆怯,稍稍向后退却。坐镇指挥的虔庸见此情形,不由得叹一声“好将军!”,随即变换策略,指挥大批秦军围攻这员战将。良英虽然英勇,无奈兵员甚少,自己也渐渐体力衰弱。眼看秦军渐渐逼到自己跟前,只得无奈的对众将士说道:“我十五从军,与众兄弟同甘共苦,今日战死沙场也遂了我的心愿了。众兄弟切记,韩王负我,我不负韩国。若有逃命的机会,你们还是杀出重围逃命去吧……”说罢,不等他人说话,良英手持宝剑,抬手一挥,只见一抹鲜血划于脖颈。众将士悲愤交加,本想拖着良英的尸首杀出重围,奈何秦军甚多,只得放下良英,冲开秦军包围圈,四散而逃。韩军大部已被消灭,虔庸命军士打扫战场,找到良英的尸体,其中有将军认得良英的,向虔庸说良英是如何英勇,虔庸也真心佩服,命令将士厚葬。此时韩军已有戒备,于是下令回国。
另一边的赵国军队,赵肃侯率领军队,前队变后队,徐徐向国内撤退。队伍来到一处山形险要之处,赵肃侯对李兑说道:“秦人狡诈贪狠,我军后撤,若是秦军从后追赶,偷袭我军,我们可就危险了。此地山势险要,树林茂密,道路狭窄,两旁沟涧甚多,我们不如在此埋伏一日,若秦军没来追赶,我军过了此处,也就安全无忧。若是秦军前来,我们也正好痛击秦军,让他秦国看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