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暗,晚霞绯红,辽军重骑兵飞马又来,李未奢原地跃起,左右展臂舒刀,劈砍起来。
仅剩的几个兵士,聚拢在李未奢周围,被敌军骑兵团团围住。
此时,敌军一骑,猛冲而来,一戟刺出,李未奢身侧一卒被刺穿铠甲,“呜哇”一声倒地……
接着四面八方的矛戈剑戟乱刺过来,这支仓促组建的先锋队伍,至此烟消云散,除了李未奢,便全部阵亡了。
如今孤悬之地,一人而已,李未奢被那些辽兵围在中央,他用两把斩马刀撑着地哈哈一笑:“哼哼,尔等胡虏,来吧!”
正在这时,突然“啾”的传来一飞禽的叫声,但见霞光中飞出了那只踏雪黑鹰。
它像离弦的箭一般,直捉了正欲砍杀李未奢的敌将眼珠子去,复又用厚重的雪爪,抓住另一拿铁枪将领的天灵盖,几乎要把那脑浆翻出来。
见状,辽骑兵乱作一团,慌忙张弓,那踏雪黑鹰,灵活勇毅,躲闪羽箭,反复啄、抓,如入无人之境。
这时,天空乱舞的枪棒,扫到了踏雪黑鹰的身上,它鸣叫一声,栽落地上。
正这危机之际,李未奢站稳马步,浑身内力一发,双脚一使劲“嘿”的飞身跃起。
“铛”,一刀砍上一将的头盔,“嚓”又一刀削了另外一将,身落点地,双刀错落,平出一技“落水无痕”,瞬间五六匹战马哀鸣倒地。
其余辽兵见状并不畏惧,又扑将上来,踏雪黑鹰趁机“扑拉拉”展翅飞离。
李未奢又出一技“松涛拍岸”,竖劈横扫,瞬间五六骑又纷纷跌落马下。
可一个不注意,“咔嚓”——他臂膀遭劈上一刀,又一刀刚躲过,复来一铁矛,刺进他胸甲……
正在这时,阁内老者一拍李未奢的肩膀,倏忽之间,他出了迷局,眼前的重排九宫图已经几乎完成。
老者眯眼笑着,显然非常满意,频频点头。
可明明最后一个九宫格没有完成,李未奢一拱手,疑问:“老者,自古言: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如今九宫迷局尚属最后一战,缘何把我唤醒?”
老者笑答:“战阵之法,非一人之力可为,你带先锋拼杀殆尽,前者中军既然整好,又不见来救,我料你定死于此九宫图的迷局之中。好了……你可以从这里过去了……”说着他走到石门旁,扭动机关,但见石门徐徐而开,一条石梯向外延伸。
李未奢慢慢起身,双手双足被毒虫咬过的麻木已然消失,此刻倒觉得神清气爽起来,他拿起桌上放着的盘龙棍,说道:“战场之事,存乎意念,唯有众将一心,铮铮铁骨在,绝不言败,此!方可大破胡虏,救我中华!此迷局我定要解开,虽死无憾!”
那老者充满敬重的说:“好一个铮铮铁骨,小子将才,若不慎死在九宫图之中,是我之过矣。嗯,也只有我随你一同入局了。”
李未奢原地单膝跪地:“先生!”
两人复又坐回桌案,聚精会神,又一阵幻化,慢慢的进入这九宫河图的迷局之中……
叶飘零,潇潇秋,风偶过。
被团团围住的李未奢已经精疲力竭,正此时,那老者指挥着组建好的中军以鱼丽军阵杀出——
鱼丽军阵,顾名思义,就是像渔网或鱼鳞一样的阵型,据说是春秋初的郑庄公根据渔夫结网捕鱼,又品尝了美味刀鱼,看到层叠的鱼鳞发明的新阵法。
简单的说,这种阵法就是步、车、骑混合作战,战车周围配备步兵护卫、清障步兵、弓弩步兵。
到了宋朝,在此基础上,武将都做了一些调整,用法颇多,妙不可言,被誉为大道至简的奇阵。
看似简单的阵型之中蕴藏玄机,冲杀无往不催,机动高效,战力极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破竹势,令敌军顷刻失去主要战斗力,闻风而丧胆。
眼下老者的这支中军鱼丽阵排列有序,颇得章法:前面一排是床子弩。
当床子弩发射时,第二排的神臂弓就开始准备。
床子弩发射完毕,迅速留出间隙。
而后神臂弓发射完毕,由列后的步兵迅速将床子弩和神臂弓左右分开,让出道路,接着战车杀出。
这时左、右、后方布好的步人甲(宋朝重装备步兵)随战车一道发起冲杀。
敌军接近战车时,由车下步兵分为卧姿、跪姿、站姿,三番发射弓箭以抵御。
战车趁机攻击、碾压、击杀敌军,同时由步兵迅速清障,不妨碍战车继续冲杀。
接着后面的骑兵杀出,他们身侧、身后也伴随着弓弩手的保护,清障兵的跟随,以此类推,便是当下的这个鱼丽军阵了。
在此军阵的强力攻击下,辽军彻底的溃败了。
他们损失惨重,看着不断从身边冲杀而过的弓弩手、步人甲、战车、骑兵……李未奢因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