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五四风潮(3 / 7)

秋风宝剑 秋风宝剑.CS 12101 字 2017-07-26

是学的商学啊。”

“别骗人啊,那天晚上还说你东线西线来回跑呢。还有,挂在墙上的军装和军刀已经出卖你了。”冯秀霞紧紧地挽住了赵念清。

深夜,三声急促的敲门声突然响起,赵念清开门一看,是荀先生慌慌张张的找到了赵念清。

“先生,你怎么来了。”赵念清赶忙把荀先生接到客厅,吩咐冯秀霞上茶

“不太好,风声很紧,有人要抓我,我得赶紧走。”荀名启如惊弓之鸟,万分焦急。

“为什么。”赵念清连忙追问。

“我领导学生运动,工人罢工已经是触动了当局。”荀名启一声长叹,把头低了下去。

“先生不值当啊。”赵念清是一声哀叹。

“先生到哪里去啊。”冯秀霞此时把沏好的茶放到了荀先生面前。

“到南方,找孙先生,我们要继续我们的民主理想。”荀先生望着南方,一股为成大业必死的决心跃然于脸上。

“先生何日启程。”

“即刻启程。”

“现在可不行,晚上我护送先生上船。”赵念清摇了摇头。

“全靠我的念清了,你是我学生中唯一的骄傲。”荀名启紧紧地握着赵念清的双手。

傍晚,赵念清见天色渐渐暗去,便起身护送荀先生。

“我们不能走了。”赵念清此时格外警觉。

“为什么。”

“胡同口有人埋伏,随时等着我们,去就是瓮中捉鳖。”

“那让他们抓我好了,不能连累你呀!念清。”

“先生勿怕,有我在不会有事。”

大概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抓荀明启的人似乎越来越多,脱身似乎不太可能了。

“念清,让我去面对他们吧。”

“先生别急,我有办法。”赵念清悄悄伏到了荀名启的耳边儿说了自己的办法。

“记住,城门外见,看手表,如果八点我不到,秀霞、李恩带着先生到天津。”

“你自己小心啊。”

“念清,小心。”冯秀霞拽了一下赵念清的衣袖。

赵念清身着荀明启的长袍大褂,带着荀明启的帽子,从胡同里走出来,见军警便衣欲上前逮捕之时,拔腿就跑。

“抓住他,抓住他。”

“前面的给我堵,后面的快追。妈的真他妈快。”

赵念清一阵狂奔,穿梭于乱市人群之中,几下子就摆脱了军警的追缴。

“人没了。”军警们扑了个空,大为惊奇。

“别追了,荀明启是个中年文人,绝对没这么好的身手,这是个托儿,回去,我们中计了。”

赵念清见军警撤回,便快步来到城外,恰逢荀先生也到了城外。“让先生穿着破衣烂衫,钻着收垃圾的马车。真是不好意思啊。”赵念清连忙向先生赔礼。

“大丈夫,能屈能伸,记住,个人得失与国家利益比起来不算什么。”“先生,一路小心,念清不能远送了。”“多谢念清的救命之恩。”荀名启对着赵念清深深鞠了一躬。“先生不要这样啊,先生对念清的恩情赵念清一辈子也还不起。”

“如今这世道,天下大乱,不适合做学问啊。”

“请先生明示。”赵念清此时看着荀名启的眼睛,希望从中得到启示。

“你有什么打算。”

“眼下不知做什么,不过我的理想还是和先生初逢时所说的。”

“这么多年都不改变?”荀名启不禁一问。

“富国强兵,哪怕耗尽赵念清一生一世。”

“好样的,此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送你一本书吧,回去好好看看。”

“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我在德国看过,还看过了好多书。”赵念清捧着这本德文原著,一下子陷入了深思之中。

“或许能给你指一条明路。”

“先生快走吧,要不就来不及了。”

“江山大业就靠你们年轻一代了。”荀明启紧紧的握着赵念清的手。“先生慢走。”赵念清热泪涵眶。

“不要流泪,坚强的成为拯救国家的栋梁。”荀名启紧握拳头,放在自己的胸膛。

随即,马车远去,留下的是两道延绵不断的辙印。赵念清和冯秀霞看车远去。

转眼见,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渐渐平息,被抓的学生释放了,一些通缉令也不了了之,中国的外交官毅然在《凡尔赛合约》上拒绝签字,日本人顺利的占领了胶州……但是中华大地上,一群热血青年的爱国激情被激发起来,后来,历史上把他称作“五四运动”。

北平的风波渐渐平息,学校的课程也渐渐的恢复,赵念清在北平一晃儿就到了毕业的时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