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民国新生(4 / 7)

秋风宝剑 秋风宝剑.CS 11911 字 2017-07-26

禄,如今朝廷没了,但赵家还有封地,县城里还有店铺,支撑起整个家不是什么难事儿,你天生聪慧,是个读书的好材料,将来好好读书做学问吧,当一个出色的大学老师,饱学之士。”

“爷爷,我一直向从军报国,这个问题......”

“做人当有骨气,我们是大清的臣子,不做民国的官,知道不。”

“知道。”

“回北京去,读京师大学堂的大学堂,好好做学问吧。”

大抵半月之后,赵念清在大学堂的入学考试中一举中第,直接进入京师大学堂读书。临行前的最后几日,赵念清与朱忠义来到距离大佛寺不远处的清水桥头,二人畅叙不止。

“大哥,恭喜你进京读书,兄弟不是读书的料,就不陪你了。”

“好兄弟,不管将来谁发达了,都不忘了兄弟。”

“小弟等着大哥提拔。”

“时候不早了,回去吧,这天也要下雨了。”

正说着,阴云密布,下雨似乎是稍许的事了,念清赶忙往家跑,跑到了清水桥头和一个姑娘不小心撞了一下,只听姑娘哎呀一声,赵念清回头一看,姑娘倒在地上,手中的油纸伞掉到了桥下。念清便搀起姑娘,顺着桥头下去,沿着水流一蹦一点,把伞钩了回来。又一蹦一点的走了回去,把伞交给了姑娘,刹那间,念清愣了一下,仔细打量一番眼前的小姑娘,圆圆脸庞,淡淡的细眉,单眼皮的眼睛,相貌平常模样却清秀的很,如同那兰花一样淡雅,又似乎有着丁香的淡淡忧郁。着一身蓝装,披着白色的围巾,梳着发髻面对眼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五官端正,英气非凡的赵念清,一时间不知说何是好。

“伞给你。”赵念清从容地将伞递到了姑娘的手里。

“谢谢你。”姑娘是略显冷淡。

“真是巧啊,让我们在这遇见了。”

“呵呵。”冯秀霞淡淡一笑。

“相识就是缘分,我叫赵念清。”

“我叫冯秀霞。”

突然间,天降小雨,赵念清转身欲快步回家,冯秀霞上前一步张开油纸伞展开在赵念清的头上。

冯秀霞眼神直直的瞅着赵念清,念清突然木讷起来,不知说何是好,语言一时间乱了层次,赶忙说道:“谢谢啊。”冯秀霞不禁笑了,赵念清见此情形也不禁微笑。清水桥上绵绵细雨,一把油纸伞,念清,秀霞构成了一幅如诗的画面。

诗意正浓之时,阴云更加浓重,雨越下越大,无奈之下,赵念清带着冯秀霞到了一间小茶楼,倚着窗边避雨。

“雨看样子得下一阵子,我们在这先待一会。”

“好吧,雨下得太大了。”

“喝点茶水吧。”赵念清说着看了看冯秀霞的眼睛。

“好吧。”冯秀霞欣然应允。随即,一盏清茶放在桌前,加上几份小点心。

“冯秀霞,你今年多大了。”

“十一,你呢。”

“十三,你念书了吗。”随口赵念清问道。

“读了几年私塾,明年我家送我进京读书。”

“今年我要进京读书了。”赵念清愣了片刻缓缓地对冯秀霞说道。

“到时候你多关照我。”

“一定,一定。”赵念清笑的是格外的爽朗。

雨过天晴,二人畅聊一番之后,依依不舍的在秀霞家门口分别。

转眼就到了赵念清进京读书的日子了,赵念清临别前来到了来到了祖父祖母的面前请安。

“爷爷,奶奶,念清明天就走了,今天过来看看你们,爷爷的心思念清明白,进京后我要发奋读书,一定混出个人样,一定封侯拜相,到时候光宗耀祖,重振家业。”

“好啊,再回来就是进士了。有出息了。”赵念清的祖母面带微笑,显得格外的慈祥。

“少爷,佟姥爷夫妇来了。您该过去看一下了。”

赵光宗和佟卓早已在客厅与佟麟夫妇叙起了家常,赵念清刚来到客厅就受到了格外的欢迎。

“念清外甥真有出息,小小年纪就读了如此高的学问,到京城了,你额娘好福气。”

“好什么,小兔崽子,不再惹事我就烧高香了。”

“小子多动的有出息。”佟麟大笑道。

“妹子,孩子大了,就得闯闯。”

“闯,才能有出息,你舅妈给你准备了一百两银子,带在路上做盘缠。”

“这怎么使得,多破费。”

“穷家富路,以后指着念清当大官罩着我们呢。”

晚上,赵光宗摆了一桌酒席,两家人聚在一起边吃边叙旧。席间,赵念清草草退席,随即佟芸芸也跟着赵念清离开坐席。

“念清怎么走了,真不懂事,芸芸也走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