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余心月计除雪云仙姑 白中玉巧断咳金驴案(2 / 3)

山下清溪村。父母双亡,独自生活。他养了一头驴儿,以赶脚为生,挣俩小钱。其人不仅勤劳节俭,而且生性良善,乐于助人。但遇到那贫困者,甚至无常提供服务。尽管自己日子过得清贫,家不富裕,却能够对于邻里孤寡老人嘘寒问暖,殷勤照料。在乡亲间,周丰具有良好的口碑。

一次,一位老人因冻饿而卧其门前。问来,老人无依无靠,乞讨流浪。周丰怜之,收留在家,并当父亲一样而行赡养。宁可自己饿点肚子,也多方不教老人委屈。一晃便是二年,始终如一。某一日,老人突然容颜更换,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并一身道服。原来,彼仙人也。闻得周丰品质高尚,颇感兴趣,一试果然。本来,仙人欲度化他,跟随自己修行。但周丰舍不得家乡,心中挂念一些孤苦伶仃的乡邻,因此没有答应。仙人暗自点头赞之。有心帮助周丰,至少让他能够过上好日子,娶上媳妇。仙人用笔在周丰家驴子的脑门上,写下了一个“金”字,也是金字。只要拍它这里,教驴子吐金,驴子便会咳嗽一下,咳出一块鸡卵大小的金子。

周丰并不因为自己的驴子能够咳金而从此好吃懒做,想着享受,也不为了自己富有而多多地教驴子吐金。他一如既往地依靠自己的劳动而养活自己。即便要驴子吐金的时候,也基本不为自己,而是拿金来周济比自己还贫苦或是遇到特殊困难的乡亲。

不想,却有本乡恶霸土豪董芸义闻得周丰家有咳金之驴,不禁眼热。于是,倚仗自己的强势,生生将周丰的驴子抢去。周丰想要拿回自己的驴子,惟有同董芸义对簿公堂。于是,到永嘉县衙告状。县太爷于得水认为周丰有什么臆想之症,是在信口开河而瞎说。世上怎么可能会有可以咳吐金子的驴儿?他不但不问案,反而将周丰杖逐。周丰无奈,方才越级而到府衙鸣冤,恳求知府白大人为自己伸冤做主。

白中玉受理此案,亲加审理。传唤被告董芸义到堂,同周丰来打这场官司。董芸义五十来岁年纪,生得鬼头蛤蟆眼,极为可憎。面对讯问,董芸义谎称周丰欠了自己的债,某年某月某日所借又多少钱,跟真的似。对方逾期未还,自己方才会拿了他的驴子去,并无不对之处。且抱怨,欠债加上利息,十贯钱不止,以一头驴子相抵,自己还吃着大亏呢。念在周丰家里贫穷,自己发以善心,免除了余债。不想,周丰恩将仇报,却会状告自己,诬陷自己。对于被告此说,原告周丰则坚称自己从来不曾借过董芸义一文钱。双方均请知府大人明断。白中玉教董芸义拿出周丰当初借贷的证据。董芸义称,自己拿了周丰的驴子以抵债,借条已然还给周丰了。而周丰,再加否认自己同董芸义存在债务关系。

白中玉道董芸义:“你一方道他举了你的债,他一方矢口否认借过你的贷。作为出借一方,你却无有借据拿出。这便教本府难断了。哦,有了。你既然把钱借出,必然有出账记录。”差公人火速去董宅,提账房先生,并周丰所谓的借贷存底。但是董芸义忙拦,称没有为周丰借贷留下记录。当时,有点例外。自己手上便有现钱,遂当面借给了周丰,而非账房之所支。事后,自己也并没有将借据交账房保管。借据,自己当时随手夹它在了正在阅读的一本书里。前时,偶尔重翻那书,看到了借据,方才想起周丰借贷一事,也才上门相讨。

白中玉通过察言观色,窥出董芸义这家伙在狡辩。但是其说听来也并非没有可能,你不能判定他错。他道:“毕竟口说无凭,理尔家不占。所以,你当还人驴子。”董芸义一听,连忙叫道:“大人,您不能这么断呀!草民有证人,可以证明周丰借贷来这。”白中玉问道:“谁人作证?”董芸义道:“当时,管家董吉(本名王吉,到董家之后,遂改董姓),还有拙荆扈氏(要说明,扈氏为续弦,才二十几岁),均在场。董吉他便在堂外,同草民一起来的,大人可以传他问话。”周丰在旁叫道:“大人,他自家人怎可作证?必定循之一词,早对好口了。董吉作证,实实不公。”白中玉教周丰不得罗唣,自己自有道理。于是,传董宅管家董吉上堂。

董吉到了堂上,同主子之说大抵相同,称周丰于三年前的确借了董家的钱。白中玉道:“公堂之上,不可伪证。”董吉发誓,“草民绝无半句虚言。但违心而有一字之谎,天打五雷轰。老大人可降责罚。”白中玉道:“尔于堂外,你家主人堂上之言,你定然听得真切并记下。所以,虽所说一致,却尚不足信而具其事。且传董家夫人再问。”董芸义又慌忙言道:“老大人不可。拙荆身怀六甲,经承不得路途颠簸,万望老大人怜惜于她。”白中玉心说:“他这是不想教问,我却非得一问。”言道:“既然如此,本府便差人飞马而去尔宅问来。”董芸义“这……这……”吱唔,无以相悖。

白中玉安排了一名正直而可靠的文吏,前去董宅问讯。很快得到回复,那扈氏不记得此事。白中玉转问董芸义,还有什么话可说?董芸义诡辩道:“拙荆内事繁多,或有忘记。周丰借贷又非什么大事,不记在所难免。”白中玉冷笑,言道:“说来说去,你还是拿不出这直接而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周丰举债之事。”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