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伯温辞官还乡 追寻清净时光(1 / 2)

四世忠良 穴鸟 2773 字 2017-07-12

念义护送着常遇春的遗体从北平到达南京后,就一直呆在应天的院里。因为没有公事,难得的一片清净。大儿子鸿畅留在徐达身边,继续学习战略、军事军法。徐达四处征战,从北平训练士卒,修缮城池,山西练兵,远征边疆,后又戍守边防。直到1376年徐达回京后,念义才回到应天,与父母相聚。

洪武四年(1371年),刘基上奏还归家乡,临行前来到念义家中,与念义一叙。

“爹,师父来咱家了。”鸿远跑到书房,喊道。

“这孩子,慌慌张张的。”明月看着大口喘气的鸿远,忙着给他擦汗。念义则放下书,出门迎接。

“先生,念义有失远迎,失敬。”刘伯温说道。

“念义,这次来的匆忙,没有提前告知,请见谅。”刘伯温说道。

“先生,念义哥,赶快进屋吧。”明月说道。进屋后,明月为他们沏了茶,又端上了一些甜点。她知道刘伯温有话要和念义说,就带着鸿远到其他屋里去了。

“伯温兄,此次前来,定是有事给我说。”

“一切都瞒不过念义的眼睛。此次前来和你聊一些事情,顺便作个告别。”

“告别,此话怎讲?”

“我已经向陛下申请,准备告老还乡。”

“去年,陛下授你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又授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为何今日着急离去?”

“念义,你以为这些虚名能绑住我吗?”

“先生高风亮节,定然不会为这些所困。”

“正月李善长致仕,陛下找我谈话多次,让我做丞相一职。”

“那先生是怎么回答大哥的?”

“我拒绝了。”

“这是为何?”

“你还不知道我,太嫉恶如仇,又不耐烦处理繁杂事务,所以只能拒绝了。”

“那大哥是如何说的。”

“他一再请求,我还是婉拒了。”

“这或许就是伯温兄辞行的原因吧。”

“还是念义你懂得其中的道理,这些话我也只能和你讲一讲了。都怪我,当时陛下提了杨宪、汪广洋,我却一口否定他们不是合适的人选。”

“先生,朝堂之上,切勿直接了当;与君谈话,切记推心置腹啊。”

“这些事,我都懂,但是当时就是为了朝廷着想,所以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说。当是陛下说在他心中我是最合适的人选的时候,我就明白,我说太多了。”

“那先生,就选择辞官还乡,为大哥寻找人才吧。”

“只能如此。”

“现在官场,不比以前,以先生的性格,还是早日离开的好,比呆在这里好多了。”

“英雄所见略同。”

“那鸿远呢,你带着他去,还是留在我这儿?”

“这就是我此次来的另外一个目的,想咨询一下你和明月的意见。”

“鸿远向先生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就烦请先生带着他去,可指导他。”

“那明月放心吗?”

“我想,有先生带着,我们夫妻是很放心的,只要先生不要嫌烦就行。”

“哪里哪里,这孩子天资聪颖,我这一生的本领,有这么一个弟子传承,我也无憾。”

“先生过奖了。”

“对了,鸿畅那孩子,现在还好吧,应该成长不少吧。”

“是啊,那孩子,自从三弟去世后,性格变化了很多,现在跟着四弟四处征战,磨练了他。就因为这事,明月还怪我,说我太狠心,让那么小的孩子就独自生活。”

“我从旁人耳朵里听说过他,这孩子小小年纪有勇有谋。先是跟着常遇春,定会学会那份勇猛气概;现在跟着徐达,带兵打仗策略也将收入囊中。真是两位好师父。”

“伯温兄,你也是一位好师父啊。”念义笑着说道,这句话惹得刘伯温也笑了起来。

“他们都有一个好父亲啊。”刘伯温也打趣的说道。

“先生,你进来时说,要和我聊一件事情,并不只是这些吧。”

“我时常和陛下讨论国家政策,发下陛下并不是很喜欢商人,加之此前沈万三扬言要替陛下犒赏三军,你想,哪个皇帝需要别人去犒赏自己的军队啊。”

“沈万三也是出于好意,犒赏军队,只是他不懂得帝王心术,此举定会惹得大哥反感。”

“我预计下一步陛下就要对应天的商人动手了。”

“不会吧?”

“可能性很大。”刘伯温说道,“听说你的岳父,还有小舅子在城内做生意,还不小,是吗?”

“是的。爹和弟弟清风在应天做生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