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等部占领元大都后,改为“北平府”。休整之后,又率领大军向西进攻山西,与精锐的扩廓帖木儿军进行了艰苦的搏战,攻克了山西。第二年(洪武二年)三月,大军继续西进,攻打陕西。此时,元顺军看准北平守军较少的时机,命令丞相也速率回攻北平,准备重新夺回“大都”北平。军队抵达通州时,徐达命令常遇春、李文忠率步兵八万、骑兵一万驰援北平。
“二哥,我先率领骑兵先行支援,你和文忠两人率领步兵后续赶到。”常遇春说道。
“三弟,解除北平之围困后,先整兵休整,切勿追逃兵。”念义说道。
“二哥,你放心,即使我不听你的,但也得遵从军令。到北平后,我再按照四弟的指令行事,毕竟他是大元帅。”
“那就好,勿急。三弟。”
“大哥,那我下去准备去了。你们也商量一下怎么行军。”
“三弟,让鸿畅先等等,我有话对他说。”
“鸿畅,你先留在这儿,和你父亲说完话就赶快过来,明早就得先行出发了。”常遇春说着,就走了出去。
“鸿畅,你拿着这个玉佩。”念义说着,把玉佩放到了鸿畅的手里。
“这不是我舅舅的玉佩吗?”李文忠诧异地说道。
“是的,文忠。鸿畅这是你朱伯伯赠予我的,如果在行军途中你师父胆敢违抗军令,擅自行动,你就拿出此玉佩,他就明白了。”念义说道。
“孩儿遵命。”鸿畅说道。
“你还是不放心常将军。”李文忠说道。
“长年征战,他又性急,难免肝火过剩,再加上这一去得好几个月,他又不为自己身体着想,真让人担忧。”念义担忧地说道。
“也是,常将军火气较大,难免气血攻心,长时间奔袭,更对身体产生严重影响。林将军你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李文忠说道。
“二哥,有件事情我还得跟你说呢。”不知何时,常遇春又折返了回来,“鸿畅,怎么有心事啊。”
“这孩子,想他的弟弟了。”念义赶紧说道。
“真是个有义气的孩子,等解北京之围,我就带着你去南京,看望鸿远。”常遇春说道。
“谢谢师父。”鸿畅说道。
“三弟,你这么匆忙回来,想必是有什么事情吧。”念义说道。
“二哥,我有件事情想跟你说呢,但是不知道如何开口。”常遇春说道。
“你平时的大嗓门哪儿去了,怎么这么腼腆的说话呢。”念义和李文忠相视一笑说道。
“你得答应我,二哥。”
“哎,你这还,赶快说,别扭扭捏捏的。”
“那我就真说了。”
“快说。”
“我是担心,我这与你分开时间很长,你可不能给鸿畅许下亲事。”
“鸿畅才多大的年龄,我们分开又没多长时间,你前脚走,我后脚就到了。再说,亲事还得和他娘商量,能这么快就定下来吗?”念义说着,旁边的鸿畅脸红红的。
“哎呀,二哥,你不知道,鸿畅和我家的二丫头,玩得可开心了。鸿畅这孩子又这么好,深得我意,所以我就只能先把这么亲事给定下来了,免得鸿畅被别的女孩子抢走。”
“三弟啊,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你,你这想得也太远了吧。”
“二哥,你答不答应我。你不行问问鸿畅,是不是和我家丫头很投缘。”常遇春说完,摸着鸿畅的头。鸿畅羞得真像钻进老鼠洞里。
“好好好,我答应你不久行了。”
“一言为定,二哥。”
“我说话还能有假?再有没有其他事儿了?”
“没有了,二哥。鸿畅,你和你爹说完话了吧,咱们回营吧。”
“师父,已经说完了。”鸿畅说道。
“那咱们走。”常遇春说着,就和鸿畅离开了。念义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心中不免有一丝担忧。
元军听闻常遇春驰援北平,即向北逃奔。常遇春不知是继续等步兵到北平汇合,还是率领骑兵,分析情形后,决定追杀元军。
“师父,你不能去追。”鸿畅说道。
“哎哟,这小子,你还管起自己师父来了。”副将军甲说道。
“鸿畅,你说,为什么不能去追呢。”常遇春乐呵呵地说道。
“害怕有埋伏,孤军深入,定会有危险。”
“元军以成逃窜之势,丢盔弃甲而逃,我们不用怕他们。”
“那还是不行,你没有向徐叔叔请命,不能擅自行动。”
“吆喝,你这小子,拿你徐叔叔来押我,是因为他官比我大是吧。”常遇春笑着说道,周围的几个副将也跟着笑了起来。
“那我非要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