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郭天叙被认为为濠州都元帅,张天祐、朱元璋分任左右副元帅。此时的朱元璋,因为才能的出众,加上之前大败元太子为首的元军,在军队中成为佼佼者,众多将领和士兵都成为他的追随者,而他与郭天叙的矛盾也浮现了出来。念义私底下,对朱元璋说:“大哥,高处不胜寒呢。”
“二弟,你此言何意?”朱元璋说。
“大哥,你解除了和州之困,大败元军,在军队中呼声太高,难免会招人妒忌啊。”
“你指的是郭天叙吗?”
“是的,大哥。毕竟这只部队是郭子兴一手带起来的,而郭天叙自幼就生长在军队中,肯定有一些追随者,他们看到你取得的一次又一次胜利,当然看着不愿意啊,难免在郭天叙的耳旁煽风点火呢。请大哥务必小心呢。”
“二弟,提醒的是,我自有分寸。”
郭天叙为了扩大自己影响力,决定扩大自己的领土,自己率领军队越过了长江。他的这一举动招惹了元军:刚把他们从长江北打到长江南,这会儿还要越过长江,这是要赶尽杀绝吗?元军中也有不想受此屈辱的人,其中有一个叫做陈野先的将领,带着自己的军队反攻了过来。朱元璋沉着应对,指挥得当,把这个人俘虏了。陈野先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就假装投降,还有自己的部下也带过来了。朱元璋的这次胜仗又加深了郭天叙的妒忌心。
“大哥,这个仗你就不应该取胜?”念义说道。
“二哥,你这是什么意思,打了胜仗有什么不好?”徐达说道。
“是啊,二哥,难道故意输吗?”常遇春说道。
“三弟、四弟,你们先不要说,让二弟把话说完。”朱元璋说道。
“大哥,本来你就打了胜仗,这次是郭天叙想自己立功,树立威信,可你倒好,自己率部去打了,并且还招降了陈野先,准备收编了他的部队。”念义说道。
“二弟,我自有自己的打算。你以为那个陈野先是真心实意的投降吗?”朱元璋说道。
“大哥,我知道他不是真心投降,那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放这么一大部分人在自己的军营中啊,不怕养虎为患吗?”念义说道。
就在他们谈话的同时,郭天叙派人过来传达帅令:元帅有令,朱元璋将军冲锋陷阵,带领军队奋勇杀敌,本帅深感欣慰。念及将军近来心力交瘁,特准将军暂时放下军中事务,在帐中休养生息。
“这是什么意思,大哥又没有主动提出要休息,并且精气神这么好,怎么还说是心力交瘁呢。”徐达说道。
“我去找他说理去。”常遇春说着,准备出去,被朱元璋拦住了。
“三弟,你先不要冲动。二弟,你说现在该怎么办呢?”朱元璋说道。
“该来的总会来的。大哥你没有把陈野先的部队编入到你的部队中是吧。”念义说道。
“暂时还没有,不过有这个打算。”朱元璋说道。
“那就好,你不要编入自己的部队,把他们编入张天祐所属的部队中。”念义说到。
“二哥,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不是壮大他们力量,削弱自己的实力吗”常遇春说道。
“三哥,你先不要急,听二哥把话说完啊。”徐达在旁边说道。
“他的投降既然是假的,那咱们就将计就计,把这个包袱扔给郭天叙他们,让他们去处理吧。”念义说道。
“这样也好,那我就静观其变吧、”朱元璋说道,“徐达、常遇春,你们要听他们的差遣,不要违抗他们的命令。”
“知道了。”徐达、常遇春说道。
“二弟,你跟着三弟,他我不放心呢。”朱元璋说道。
“好的,大哥,就他那个性子,如果没人管着的话,会闯祸的啊。”念义说道。
“大哥、二哥,你们就不担心四弟闯祸啊。”常遇春说道。
“四弟比你会用脑子啊。”朱元璋说完后,念义、徐达哈哈大笑起来。
不久,郭天叙准备攻打集庆(南京),派常遇春、徐达分别为左右先锋,在集庆(南京)的两侧进行埋伏,等待时机,准备突袭。徐达部奉命到达指定地点,但是常遇春却不服从郭天叙的军令,迟迟不肯出发,念义怎么劝也不起作用,就去找朱元璋,让他劝说常遇春。郭天叙知道常遇春迟迟不出发的事情后,特别的恼怒,准备派人去把常遇春抓回来,恰好此时,陈野先邀请郭天叙、张天佑到自己营帐中喝酒,不知陈野先奸计的郭天叙、张天佑就去了,喝酒过程中被陈野先杀死了。感觉情况不妙的念义,速速回到军营中去通知常遇春,可是已经迟了。陈野先与集庆城内的元军联合击败了红巾军,把常遇春部包围了起来,等到念义过去时,常遇春已经在做困兽之斗了,念义看到此种情况,如果在这样下去,常遇春性命堪忧。念义骑上一匹马,拿着禅杖杀进了包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