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赵敏读完以后,一句一句的教李福念,然后一句一句的解释。
赵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李福:“大娘,我和姐姐们都是一样的环境,那以后我是不是和姐姐们一样啊?”。
赵敏:“福儿虽然和姐姐们环境一样,但是福儿以后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我们给你的教育是不同的,所以你和姐姐们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李福:“哦,是这样的啊”。
赵敏:“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意思是: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李福:“哦,你们怕我变坏啊,就教我一个人,也不教姐姐们。”。
赵敏:“姐姐们有专门的先生教。”。
李福:“那为什么不让先生教我?”。
赵敏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李福,只好敷衍的说:“先生要教姐姐们,忙不过来。”。
赵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意思是: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李福:“大娘,环境对人的影响有这么大吗?”。
赵敏:“是啊,所以我们专门给你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希望你能不负大家对你的期望。”。
李福:“福儿明白,定不会辜负大家。”。
赵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意思是: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李福:“这么厉害啊,我也要功成名就。”。
赵敏:“我们拭目以待哦”。
赵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李福:“所以你们这么用心教我”。
赵敏:“是啊,我们不仅是你的父母,也是你的老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教你呢?”。
赵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李福:“大娘,是不是我不好好学习,以后就没有出息。”。
赵敏:“是啊,所以你要好好学习哦。”。
赵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是: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