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守卫睢阳(2 / 3)

沸海遗珠 日照八荒 5296 字 2017-07-15

望,日后见真章。至于我和许大人,只是分工侧重不同,绝无高下尊卑之嫌忌,我主战阵指挥,许大人主军粮调剂、器械整修、杂务处理。你们今后可依事而请。”

“遵命!”

因叛军大张旗鼓,沿途百姓闻风丧胆,很多村民纷纷拉家带口,牵着牛羊,带着鸡豚,逃奔睢阳,导致睢阳城人满为患。许远找到张巡,商量如何妥善安置难民。张巡建议德威并施,教化为先。随后两人制定了流民安置条例,张贴城内各处;组成宣教队,在城内各个街巷鸣锣宣谕。许远负责将庙宇祠堂、废园荒居统一收拾安排,暂供难民住宿;张巡安排巡逻队强化治安。

次日,巡逻队员带来两个诉讼的,其中女子还牵着一个大哭的孩子。张巡赶忙审问,一问事由,原来是财物纠纷。张巡让老汉先说。老汉说自己名叫张信古,逃难时从家中带出一个包袱,里面有吃的,可是却无端被那妇人抢去。

领着孩子的中年妇女没等张巡示下就开口说道:“这老头信口胡诌,还倒打一耙。那包袱本来就是我的,今日我拉着孩子在街上走,孩子说饿了,我就从包袱中拿出一块干饼给他吃,谁知街角这老头看见了爬过来,说自己快要饿死了,求我赏给他一口饼吃,我其实也正饿着肚子,因为想给孩子省下点,自己就没吃。当时见他可怜,就从包袱中拿出一块干饼给他,谁知他三口两口吃完后居然伸手抢夺我们的包袱,我使劲抓住不放。正在争执时,军爷赶来。大人我慈悲为怀,反受他诬陷,还把我孩子给惊吓得直哭,求大人为我们母子作主。”

“这妇人胡说,明明是我的包袱,我正坐在街边歇息,是看她母子可怜,才要分一块饼给他们吃,却遭他们抢夺,这还有天理吗?”

张巡说:“把包袱呈上来。”巡逻人员从两人手中拿过包袱,递给张巡。张巡打开包袱,细看里面有什么东西,弄清楚后对四个巡逻兵说:“去,你们分别把双方人员带到稍远处,问问他们包袱里面都有什么东西,然后再把他们带过来。”

两个巡逻人员把老头带到一处去盘问,另两个把母子俩带到另一处盘问,然后回来复命。张巡听了两方的汇报后断定妇人所述属实,而那老头在说谎,于是大声怒斥老头:“嘟,张信古,你可知罪!明明是人家怜悯你,你却见财起意,公然去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你天良何在!”

“大人,小民近几日头昏,可能记不清包袱里的东西,可那包袱明明是我的,大人为何说是我抢的呢?”

“你要是坦诚悔罪,本官念你老迈饥饿,训斥你两句也就算了,想不到你行为不齿于人,连善根也荡然无存,实实的可恶,最可恨的是你以怨报德,恩将仇报,真正验证了‘老而不死是为贼’那句话,本官要为天下正名申义,重重惩罚你。来人,通知许大人,召集三班衙役。走,带他到郡署。”

一会儿,张巡一行到了郡署,许远正在署衙,三班衙役也聚齐。张巡向许远述说案情后说要重罚这老贼。许远问如何重罚。张巡说要将这老贼当众责打五十杖,声张其罪。许远一听立即正告张巡:“这怕是不妥吧,按律法抢夺钱财不过三十文,最重扑打十杖,况且案犯年已老迈,已到量宥之年,你重责他五十,会把他打死的,还望三思。”

“唉!我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乱世用重典,况且这次是案犯严重冲撞道德根基,我这样做也是为了裨补时缺。你想,我朝隆盛才几何,就突遭安史大乱,叛军长驱直入,北土民众纷纷附逆,沿途无数官员闻风降贼,京师百姓乘乱哄抢国家藏府和王侯邸宅,这都是德化不兴所致。深究根源正在于李林甫阴毒,只注重玩权术,媚上欺下,朝廷一帮群小,互为声气;太上皇又私昵外戚,重用杨国忠,几乎把贞观时期的君臣仪轨迷失殆尽。许大人您一定知晓,道德实为法律的根基,道德不昌明,就会牵累法律,为害社会。如今我们面临生死考验,如果人心惟危,人性悖谬,那着实堪忧。所以我想借公开审案的因由,宣谕德威,淳化民心。抢一件逃难时携带的小包袱,其罪实在微忽,可案犯在事主救助他后去抢人家,其罪非轻,这直接危及公德能否坚守,所以我想临时增罚他危害公德安全罪,希望许大人谅解。”

“张大人一番解释,让许某听来顿开茅塞。只是万一当场将他毙命,这会贻人口实,让不通情理的人以为你滥施酷刑,形同酷吏,会损害您的令名,我对此还是不能释怀。”

“许大人放心,我能将此事做得婉转不惊。万一有不测,我会独自承担。”

“看张大人说的,如今你我一体,岂分彼此。我当全程见证,休戚与共。”

“那好,我要劳动署衙差役,烦劳许大人代为关照。”

“好,那我给他们说说。”

八十二

楚楚在一旁,听到张巡“婉转不惊”的话,想到上次张巡待人受罚的经历,赶紧去找陆家姑和李辞,向他们说明情况,李辞让她再去找些人来,自己先去探寻张巡的踪迹。

锣声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