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张巡收到令狐潮来信。展开书信,内容如下:
巡弟如晤:
干戈扰攘,血染平芜,天生天杀,何日是尽?人是人非,几时而休?太阿宝剑[太阿即泰阿剑,中国古代十大名剑第四位,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为楚国镇国至宝,后被秦始皇拥有。],他人手握,我辈听遣,效死驱驰。如今旗鼓暂得偃息,为休整养蓄,苦中作乐,将士同娱,兼存续古人好整以暇之义,兹拟筹办蹴鞠、击鞠(今称马球)之戏。君若有意,回函协商。
张巡见信后,一时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经过再三推思,他觉得令狐潮可能是想借游戏来摸摸自己的底码,基于此,他决定召集将士集思广益。
那么,令狐潮到底用意何在呢?其实他的这一倡议一方面是出于一时的头脑发热,想搞个军中娱乐,因为安史之乱爆发前像蹴鞠、击鞠这类的全民竞技游戏开展得如火如荼;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窥探对方的虚实,好为日后决策做准备。
众将集合后,张巡把令狐潮的来信内容宣读了一遍,很多人听后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张巡把自己的猜测告知大家,引发人群一片喧声。雷万春主张趁机杀他个措手不及;于嵩主张置之不理;李辞说比就比,咱还怕他不成;赵连城建议只赛马球,趁机把对方的马弄过来……
张巡再三掂量后说:“战国孙膑用减灶法诱敌急追,从而打一个伏击战;后汉武都太守虞诩在敌众我寡的前提下为了快速越过敌占区而采用增灶法来迷惑敌人,通过装大来阻止对方追赶。本次我们若接受挑战,当以实相示,要充分展示出我方的实力,要让对方不敢小觑我们;但又不能主动挑衅,毕竟我方现在正处于困境,坚守住城池,阻住叛军南下就是胜利。”
大家听后一致赞同。张巡说为今之计应先挑选参与竞技的人选,各部充分挖掘这方面的人才,组成赛队后迅速集训,积极备战。会后各自行动。
张巡赶忙回信表示同意,然后让于嵩前去商定赛事程序。经过协商,双方决定十日后在城西坪地上举行,先进行击鞠(马球)竞技,再举行蹴鞠比赛。
张巡方毕竟基数太少,从不足两千人中挑选出三十来个会这两项技艺的,其中精通击鞠的有陆元锽、祝忠二人,精通蹴鞠的只有朱珪一人。张巡责成这三人日夜拉练培训其余二十几人,赵连城先前在军中玩过这些游戏,就由他负责监督指导验收。张巡让楚楚负责鼓乐队训练。
开战前,张巡对参赛队员进行训示:“本次竞技,我们要比出威风,赛出精气神,还要把我军的智慧打出来。我们的战马可以因饲料不丰而行动迟缓,我们的勇士可以因营养不足而气力不够,但我们决不可丢掉勇士的风采,不可失去斗士的英气,即使败,也要败得豪迈,败得不跌分。诸位勇士能否做到?”
“能!能!能!”
赛期临近,张巡带领将官进行了观摩,赛后又进行了指点。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该日,城西坪地,彩旗招展,鼓乐齐鸣,人声如潮。
接连几天的溽暑天气,今日虽阴云笼罩,但天气还是闷热。
首先是马球比赛。唐代的马球,马要剪短鬃毛,束扎马尾。球有木质和皮质两类。木质球是用木头削成球形,外面裹上一层牛皮;皮质的就是用牛皮做成外圆,里面填充毛和布,外面涂上色彩。当时的马球杆称鞠杖或月杖,由握柄、杖杆、杖头组成,其杖头弯曲呈月牙状。队服由绣有团花的锦缎制成,并配有镶珠嵌玉的腰带。
本次采用双球门对攻式,各方挑选七人,其中一人守门。官军一方穿红色软甲,戴红色头盔,战马也披红色毡毯;令狐潮一方穿黑色软甲,戴黑色头盔,战马也披黑色毡毯。双方队员先彼此拱手施礼,随即又向裁判、观众施礼。哨声一响,执法(裁判)在中线抛球,球下落到马腿高度,便可竞击。只见红方后卫祝忠先得球挥杖,黑方一胡人队员挥杖便抢,场上马奔杖飞,烟尘腾起。几个回合后,黑方抢断到手,用马刺一击战马,战马一惊,往斜刺里冲去,骑手俯身挥杖,只听“当”的一声,鞠球入红方框后弹出,黑方先胜一球。原来那球门框槽场内部分用铁皮包裹,鞠球击触后会发出脆响,球门框槽的场外部分则用棕网和毡棉贴附,击触后无声或低声。
红方陆元锽见状给队友做出一个暗示动作,他将食指和拇指捏合成鸭嘴状,其他人见后会意点头。陆元锽开球后直奔正前方,然后接住队友的球,随之以三角凹形阵型不断推进,最后巧妙绕过对方的抢断堵截,由陆元锽打进一球。
楚楚的鼙鼓敲得震耳。
场上杖杆落处,尘土四溅;马蹄踏处,哒哒有声。黑方马壮兵悍,横冲直撞;红方拼命三郎,不惜血汗,巧招试尝;场外助威声一浪高过一浪……黑方胡人赛手拨球进击,红方祝忠打马拦截,谁知那胡人突然挥杖向祝忠的坐骑屁股猛击,那马朝着与胡人进攻方向相反的方向奔去,那胡人挥杖直击鞠球,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