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后来,张巡收到楚楚的来信,他拆开一看,信中夹有几瓣洁白的水仙花。只见上面写着:
大人如晤,哀哀无告之婢妾敬启:慈父病终,忍心撇下我姊妹二人升天,全赖谢大姑鼎力帮扶,丧事已毕。先考临终命嘱,不幸后就葬长安,与先妣合穴,不必扶柩归葬祖茔;服丧不必二十五月,周年后命我去追寻大人,以应君子之约。今诸事已办,不知大人能否容留不祥之人?
另近日平居无绪,草拟小诗一首以寄,见笑大方:
春思
君如九涧奔腾水,
妾有三春坠舞魂。
最恨身无化碧血,
聊缄玉蕊寄心痕。
张巡看后赶忙回书,内中先表达对楚楚的忧恤,对丑奴的怀伤;接着表明如果楚楚他路不通,可来相投,自己定会倾心相待,但须脱去乐籍;最后盛赞楚楚兰心蕙质,不逊咏絮[东晋诗人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很有才华,用“柳絮因风起”的诗句比喻飞舞的雪花,很得谢安赞赏。后遂用“咏絮”称赞女子善于吟咏,有文才。]云云。
一个多月后,楚楚托人捎来一封书信,哭诉乐籍难脱,身不自由的痛苦,述说不能侍奉张巡的恨憾,情绪很低落。
张巡赶忙又修书一封多方宽慰。后来双方鸿雁传书,除相互表达思念之意外,还写诗唱和。
十五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农历二月之初,张巡着手准备祭祀老子大典。张巡派人四处张贴告示,吁请海内李姓宗亲、本地名流、道教宗师参与,百姓可于老子诞辰日开展娱乐活动。老子李耳在唐代尊贵无比,唐高祖李渊尊老子是李姓的始祖,唐太宗追谥他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两次到真源拜谒老子庙;道教尊他为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地位至高无上。
农历2月15拂晓,在通往太清宫的街头,已是人山人海。太极殿前,三牲五谷陈列,鲜花雅乐备至,蜂拥赶来的香客们将一座座香台围得水泄不通,纪念老子诞辰1320周年公祭大典蓄势待启。
卯时七刻,公祭现场钟鼓齐鸣,丝弦悠扬,大典在乐声中正式开启。先由赞礼向老子敬献花篮,上香、祭酒,然后张巡致辞:
天宝九年,岁在庚寅,节届仲春,各界明达、四海宾朋、李氏后裔,怀虔诚之心,立玄元殿前,具嘉卉六醴、雅乐典舞,恭祭吾华夏圣哲、玄元皇帝诞辰1320周年。文曰:
涡水波吟,招摇藻荇;佳木峻伟,阳柯含精;祥风清泠,时啭早莺;圣哲诞日,八垠同庆。
赫赫天尊,抱朴守真,道法自然,民赖以淳。道德广崇,典藏(zàng)精深;无为不争,汹汹息心;高下相倾,有无相存,不足有余,天道相匀。犹龙乘风,夫子慕钦[孔子到周地,向老子问礼。回到鲁国后,弟子们问起老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说:“……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南华[南华,指南华真人庄子。]继玄,汪洋绝伦;三教并驾,法胤成群。汉室尊老,文景指针[指汉文帝、景帝时期尊奉黄老学说来治国。];盛朝归祖,煌煌如云;千秋万代,脉统成轮。
巍巍老君,太上高忱;万物沾惠,苍生普润;八方奉仰,四海为亲!
今兹真源,胎婴斯民。闻教偃风,德化日新;仰遵至道,怀化伏觐。
伏惟尚飨,祭祷惟诚!
然后张巡引领官吏,道长无机子带领众男女道士,另有李氏宗亲、以及来自海内外的千余名香客,满怀对伟大先哲的崇敬、缅怀之情向老子圣像三叩头。
接着舞乐开始,当地百姓观武戏、走高跷等节目纷纷亮相。张巡饶有兴致地观看表演,不时拍手叫好。
无机子邀请张巡与众名流在偏殿品茗谈玄话养生,张巡与无机子谈得很投合,张巡提出向他学养生术,无机子让男弟子云雷和女弟子青鸾分别教授张巡霹雳拳、玄牝剑。张巡办公之余勤学苦练,渐渐悟出其中三昧,同时也与无机子、云雷、青鸾成了契友。
那霹雳拳至阳至刚,震脚有声,挥拳生风;那玄牝剑则注重防御中进击,在化解抵消来方力道的同时爆发反击,近似后来的武当剑和咏春寸劲的结合体。
无机子出去云游。他走后,张巡经常与云雷、青鸾切磋讨教。
张巡治县也遵循老子的思想,宽缓轻简,与民生息,禁止扰民、锢民、与民争利。华南金为害时,攫取百姓利益,百姓惧怕官府,至此放心耕读,享受平和的生活,很觉得便利。
张巡很陶醉于清简为政的局面,一日清晨,舞了一套剑后,诗兴顿起,在照壁上题诗一首,名为《书壁》
道存屎溺[《庄子?知北游》中说:一个叫东郭子的人曾向庄子请教“道”到底在哪里。庄子告诉他,“道”无所不在,接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