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清河为官(4 / 5)

沸海遗珠 日照八荒 9514 字 2017-07-03

好好服刑,争取及早脱胎做人。”张巡深情地对石承平说:“君子之过如日蚀月蚀,改过之后,人们更加景仰他。你不幸触犯刑律,但良心未亏,日后出来,可以找我,我会择才录用。”石承平含泪点头。

县丞求见,张巡问起放粮的筹备情况,县丞说粮数还有很大空缺,张巡问有何应急之策,县丞欲言又止,张巡追问,县丞说可借粮,但恐怕需高价,张巡继续追问借粮渠道,县丞回答可从本县豪族张牒家借,只是这张家已高价售卖粮食,怕是不愿压低价格。张巡听后激愤地说大灾之年,囤积居奇就是公然无视法纪,县丞面露难色地说这张牒的祖父就是曾官居宰相的张文瓘,张家财势极大,官府都怵他几分,不好惹。张巡问着张牒有什么喜好,县丞说这人好名。张巡说自己再想想对策。县丞临退时忽又转身问:“县令大人,你真的打算替今日上堤的囚犯向上面申请减刑?”

张巡问:“难道这有何不妥吗?”

县丞:“今日违规开释犯人,最好不要让上面知晓,不然,怕是反倒被他们抓住把柄,一旦上面有瞧你不顺眼的人咬住此事不放,甚至以此中伤你,大人你就百口莫辩了;再说对一群罪囚,即使失信,又有何妨?”

张巡慷慨言道:“自古有言‘民无信不立’,如要民有信,官又怎能无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不能因一己的前途,而造成百姓对官府的不信任,为官的必须将心比心,不能怕丢官而猪油渍心。”

县丞:“古语‘我之怀矣,自贻伊戚’[1出自《左传》引《诗经》,意思是我心里怀念祖国,反而给自己留下忧伤,这里指心怀百姓,反而给自己带来愁苦。],说的就是大人您呀!我只能企盼你化险为夷了。在下告辞。”出来后,县丞连连摇头叹息。

张巡打定主意去拜访张家。他花自己薪俸先为张家定做了一块写有“为德于国,造福桑梓,薰播馨远,家风绵长”的烫金匾额,又雇用附近的吹鼓乐手,劝请县衙附近的百姓彩妆一番,四人抬着匾额,后面多人相随,放着鞭炮,热热闹闹来到张家。他先让应门的家丁往里通报,说是新任县令张巡前来拜望。家丁赶紧往里通报,不久张牒盛情来迎。宾主进后堂落座,侍女上茶,张巡开口:“敝县初来乍到,早闻贵府是世宦之家,宰辅荣居,倾慕之心,无以言表;又听闻张员外是德被四方,恩布乡里,更是钦仰至极,思来想去,无以为敬;再加上敝县也姓张,祖籍河东,出生邓州南阳,清河张氏实为族源,今日也算攀亲认祖,特恭谨奉上匾额一块聊表鄙怀,还望笑纳,来呀,抬进来。”

张牒一见匾额及上面题写的称誉之词,很是高兴,赶紧命人备饭,要款待今日所有来宾。张巡推托再三,张牒执意挽留,张巡只好答应。张牒专为张巡另摆一桌,规格高档。酒宴已摆上,张牒举杯敬客,彼此对饮一杯,张牒说:“刚听说新父母官荣任,我早想拜望,只是近日府中事务繁忙,县令大人应该知道,这连日淫雨搞得在下的店铺生意萧条,所以万望见谅。”

张巡忽然放下酒杯、银箸,哀叹起来。张牒忙问缘由,张巡便把这几日耳闻目睹的惨状概述了一番,说自己正为清河饿殍遍野而寝食难安,今日登门拜望,也想借机求张家略施援手,帮清河共渡难关。张牒此时已明来意,赶紧辩解说:“大人,外面的人看我们张家好像家势赫奕,富得流油,其实大有大的难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也正为店铺遭水灾而犯愁呢。”

张巡一看他这是要叫花子打梆子——唱穷经,就故作惊异地说:“我昨日出门,不经意听到一个小孩在念叨什么,一问才知道他在唱清河童谣,说是‘清河张,遍地仓;弃旧衣,绫罗光;油烟飘,香倒猫;门前狗,嘴流油;穷人莫从门前走,走时自叹不如狗’,足见贵府富足程度。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张府虽说也受损失,那只是进项略少,根基还壮得很。再说我正让石匠给贵府镌制功德碑,还打算上奏朝廷给予旌表,另外已拟好新童谣,计划让群童传诵,其词为‘清河张,响堂堂,恤鳏寡,赈穷荒,乐行善,惠四乡,好家风,美名扬’。况且乃祖功德天下尽知,员外是要冒辱没先人的罪名,还是要将之发扬光大,就看你眼下的选择了。”

张牒是吃饭筷子上夹着半条蛆——怎么着也不是味,沉吟片刻只好说:“悉听县令吩咐,量我财力而用。”

张巡说:“跟员外这样的通达之人谈话就是爽快,其实敝县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贵府做两件事就可以了——一是开设几个粥棚,救活那些快要饿死的人;二是平价卖粮,帮助一般人家渡过眼前的难关,我想这两件事做过后,贵府将来的生意一定会随着信誉声望的提高而愈加红火的。”

张牒听后爽快应承。

张巡:“灾情甚于火,还望贵府速做安排落实。”张牒说即刻就办。张巡告辞。

张巡又将县衙一干人等分成三组,分别由自己、县丞、县尉带领日日到受灾严重的村中巡理,现场办公。张巡所到之处平易待人,亲民敬民惠民,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