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清河为官(2 / 5)

沸海遗珠 日照八荒 9514 字 2017-07-03

取县志,让县尉张正快去汇总狱中男犯情况一会儿报知。

魏清江路上寻思:县令让我去藏书阁把县志给他搬来?按理说这赈灾的事已经搞得他焦头烂额了,他还有心思猎奇消遣?真是莫名其妙。

张正也正犯嘀咕:既然县令那么看重赈灾,却让自己此时去摸清狱中犯人情况,这不是重心偏失吗!毕竟人家‘肉食者谋之’的事,自己只管照办就是了,天塌下来有身高的顶着,还是先完成差事再说。

张巡亲自在正门两侧楹柱上各书写一句:“欺人如欺天勿相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衙中人见此牌铭心怀敬畏。

张正摸清了相关情况后回来复命。张巡问他牢狱中身体较粗壮的犯人有多少,张正说有一百二十来人,张巡先惊异犯人之多,随即向他说明自己的意图:明日要给这些犯人除去刑具,让他们带着工具去修筑堤防。

张正一听立刻跪下说:“大人,私放囚徒可是大罪,你我都承担不起,恳请大人切莫一时冲动,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

张巡先将张正搀起,深情地说:“眼下救灾如救火,清河大堤已溃口,如不及时堵住,后患极大,百姓已罹大难,你我怎能眼睁睁看着父老乡亲再受二茬罪。我知道兹事体大,事关利害荣辱,可为了清河百姓,我愿意涉险一试,今已写好契状,签字画押,一切后果我来担待。”

张正继续劝道:“张大人,你的爱民之心卑职深为钦佩,可大人你想过没有,这些人中既有杀人罪囚,又有怙恶不悛的惯犯,多属不逞之徒,一旦他们脱释刑具,身处泥水之地,就如巨鱼脱钩再入深渊,后果真难以估测,万一有人逆君子之心,那时我们不好交差是小,大人的前程甚至身家性命可就不好说了,万望大人三思。”

张巡:“谢谢县尉提醒,这些我都知道;然而为民父母官,拯救赤子哪有时间顾惜自身;再说我已有预案,也有几分把握,灾情猛如虎,即使存在几分不确定性也必须先试一试。”

张正:“既然大人心意已决,也有契状在押,卑职也不再阻拦。卑职定会竭力配合,全程监察,以防不测,也算是为清河受难的百姓做了点什么。”

张巡:“麻烦县尉回去速做安排,明天清晨迅速集合皂、壮、快三班衙役及民壮、弓兵、粮差、门子、禁子等县衙一干人等,集合身体比较结实的犯人,把他们押来县衙大院,相关狱卒都看护相随——只是今日之事先不要对犯人讲。”

县尉领命而去。

不久,获知口风的县丞主动请见。县丞见过礼后说:“卑职听说大人要动用犯人抢修堤防,老朽年过半百,此事闻所未闻,虽说当朝用刑宽缓,可私纵囚犯,也罪在不赦,大人刚莅任,救灾心切情有可悯,可一旦触犯律条,大人的拳拳赤心将被忽掩,大人你救民于水火的一切功德都成为浮云;再说大人犯险硬做或许成功,可这若在房杜姚宋[[房杜姚宋]分别指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从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四位有名的宰相。]当政时,或许无罪受奖,而放在当今,大人想想又会如何?下官毕竟年长几日,听下官一句劝,其他事可为,唯独这事万万不可为,大人!”

张巡:“多谢县丞推心置腹坦诚相劝,我也披肝沥胆相告,先圣有云‘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邦有道……卷而怀之]出自《论语》,意思是国家政治清明时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便隐退藏身了。],又云‘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值此昏政之世,我原本无心仕途,可难违父命,只好曲意为之,结果差慰人意,金榜题名,如今既已为官,就绝无退意,必须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中平怨气,别无他求。”

县丞感喟:“大人忠正赤诚之心可昭日月,卑职等惭愧;见贤思齐,知耻后勇,我一定追随大人鞍马,跛脚驱驰。”

张巡:“我和县尉明天先去大堤监督堵口,你着手放粮事宜,万望实施有序,不丢落一个哀哀无助之人。”县丞领命。

张巡又命魏清江和另一名衙役分别去梁家洼和郑家洼村分派任务,告诉他俩如此这般去做;又吩咐厨师明天凌晨提前做好干粮,用县衙一头骡子和四匹马分别驮送食物,运输木材。

晚上大堂暖阁,灯光下张巡翻查县志直到二更。

天一亮,县中大部分吏差都到齐,张巡先向他们宣讲此次行动的意义,勉励他们各司其职,解民倒悬,随后分配任务。

不一会儿那些犯人都被押到,犯人们满脸疑惑。

张巡站在台阶上对犯人说道:“各位被羁押人员,我是刚上任才两天的新任县令张巡,虽然此时看起来你们和我的身份不同,你们被刑拘,我却能呼三唤四、吆五喝六,但有两点我们此时基本一致——一是你我都是父母所生,都有家人或乡邻牵挂,当家人、乡邻有难时,我们岂能袖手旁观?如今清河水患横生,父老乡亲水深火热,危在旦夕,你我怎能不管?二是你们和我都是有心的人,有心的人就要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