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徐州陶谦(1 / 2)

长汉当歌 折伞 2514 字 2017-07-28

太平教自张角死后,三十六方教众便四分五裂,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不是占山为王,就是入草为寇,虽对朝廷已经造成不了威胁,可对于百姓却还是祸害深远。

因为这些太平教徒四处逃亡,受官府衙门的通缉,走投无路之下就聚在了一起,侵州掠郡,涂炭生灵,当他们的势力逐渐庞大,到了连地方官府都无法压制的时候,便为一方祸害,如今便于青、徐之地复起。

徐州刺史陶谦虽算不上明主,是为远君子而近小人也,但是他当的上仁主,在他统治徐州的这段时间,百姓丰衣足食,凡有天灾人祸之处也尽都施以援手,很受人民的拥戴。

今太平教动荡,又逢下邳阙宣叛乱,陶谦应接不暇之下只得去找青州刺史田楷求助。

田楷收到了陶谦书信后就上报给了公孙瓒。

杨至从早上就在等,见青州的信使到达时他才缓缓的进了公孙瓒的营帐,正巧对方也刚看完,便对杨至道:“忘川来得正好,徐州陶公因太平教与阙宣之事求助于田楷,可我不知该派谁去,你觉得呢?”

杨至故作思考了一会,道:“将军此时不宜动兵,如要去助徐州的话,在下最合适不过!”

公孙瓒问:“那忘川可愿去否?”

杨至作揖道:“自然从命!”

公孙瓒笑着道:“忘川愿往,我自然高兴,那我便派你去徐州吧,路经青州时可取我手令往田楷处领兵。”

杨至作揖,领命告退。

杨至前脚刚走,关靖后脚就进来了,往帐外看了一眼,才对公孙瓒道:“主公,杨至这所来可是为了主公退兵之事?”

公孙瓒摇头道:“徐州陶谦求助于我平定太平教叛乱,我派他前往助之。”

关靖眼珠子转了转,道:“恐他一去便不回也。”

公孙瓒问:“何以见得?”

关靖回道:“前日他于军宴上劝主公进取袁绍,如今主公却授诏退兵,他已知自己不能委以重用,便想借此事一走了之。”

公孙瓒叹息道:“能为我所用者之用,不能为我所用者则弃,毕竟当日诸侯联盟讨伐董卓时他助我数次,今又救我性命,若真要走,我又如何拦他。”

关靖闻言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作揖退了出去。

【徐州,东海郡】

今徐州下邳郡阙宣自立为皇,陶谦领兵讨伐,于是张闿便借着这个机会揭竿而起,拉着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人民与太平教旧部反叛,依旧打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不同的是他并未遵循张角的仁道主义,纯属就是依仗旧主之名,做着危害苍生的事情。

陶谦在向田楷求助时,先任用了臧霸为将领,此人父亲是华县县狱橼,因暴刑而被太守收押,臧霸知道此事后立马召集人手劫狱,并杀了太守,随后亡命于东海郡,此时太平教****,正是用人之既,于是陶谦就给了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答应他,只要他能平乱,便诺他不会死,于是臧霸便于东海募兵抵御张闿。

两天后,杨至领兵两千到达东海之时,臧霸正在与张闿交战,于是便成前后夹击之势。张闿溃败,被杨至生擒,不杀他是为了交给陶谦正法,以便于杀鸡儆猴,而剩余的太平教徒,逃的便让他们逃了,以后也难再为害,降的就招去劳役,供以吃食,满三年后还其自由之身。

陶谦也讨阙宣归来,听闻来人是杨至,高兴不已,奉以上宾,大宴群臣。

席间,陶谦敬酒杨至,道:“此次多亏杨国相相助,太平教才得以如此之快解决,我敬你一杯!”

杨至举杯,恭谦道:“下官去到东海之时,臧将军已是势如破竹,所以下官也并没有什么功劳,但陶公看得起下官,待以上宾而宴之,实在有些受宠若惊,所以这一杯应当是下官敬陶公才是!”

陶谦笑着摆手道:“杨国相过谦啦,你乃年轻之才俊,犹记当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还是你解了汜水之围,破了虎牢之险,其武艺之高强,令我等是大开眼界,而后又听闻你荡流寇,平恶霸,解救百姓于水火,将平原县那一毛不拔之地经营得井井有条,人民不必再挨饿受冻受压迫,如此智勇双全、有胆有谋之人,当今天下又能找出几个,理应奉为上宾!”

杨至作揖道:“陶公谬赞了,下官做的都是该做的事情!”

陶谦道:“如今这个世道,做自己该做的已经没有几个了,若是那些人都有杨国相这番觉悟,又岂能让董卓这般放肆,所以我一看见你啊,就好似看见了黑暗中的光芒,可为国之栋梁!”

杨至被陶谦夸得老脸都红了,竟无言以对,最后只是一笑解尴尬,再敬杯酒。

陶谦道:“杨国相此番来我徐州,不妨多住几日,好让我尽尽地主之谊,如何?”

杨至回道:“下官却有如此想法,只是不敢打扰陶公,毕竟东海刚平,下邳刚定,事后还有许多要务需要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