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得辽阳(7 / 7)

五姓不绝 醉夜刀 12608 字 2017-06-29

北元皇室脱脱不花,率哈喇慎等部南下,活动于河套,宁夏及大同边外,东与兀良哈部搭边。从此兀良哈与哈喇慎部有了友好的往来,共同在张家口与明朝通贡互市。朵颜兀良哈卫都指挥同知朵罗干(者勒篾第五世孙)与孛来太师联合,得“太尉”名号,参与了对明边境的进攻,而“大入辽河”。

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蒙古达延汗即位,在满都海哈屯扶持和辅佐下,用武力统一了蒙古各部。到其孙俺答汗时期,兀良哈三卫也在其控制之下,俯首称臣。达延汗之孙,即俺答汗之弟巴雅思哈勒(老把都),蒙古右翼永谢布万户的哈喇慎部长,率部众东迁至开平,再徙至朵颜卫近地,驻牧于宣府、张家口、独石口。俺答汗长子辛黄爱台吉1也率部众迁至兀良哈近地满套儿(河北丰宁一带),形成了牧地互相交错、密切交往的局面。兀良哈部出于正统观念,凡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他们都视为自己的顶头上司,对于他们进入牧地持欢迎的态度。两部落相互联姻,产生了血缘关系。辛黄爱台吉在兀良哈娶了三个妻子,生了六个儿子,都留在了兀良哈。

哈喇慎部长巴雅思哈勒,也从兀良哈娶了两个夫人。

者勒篾十一世孙长昂又娶哈喇慎部首领青把都之女(巴雅思哈勒之孙女)东桂为妻。这种姻亲关系,实则是一种政治关系,加速了兀良哈部与哈喇慎部的融合。从此,史书记载上出现了“朵颜三十六家”、“哈喇慎三十六家”、“喀喇沁苏布地”等记载。

崇祯元年(1628年),新兴起的察哈尔部林丹汗,已经用武力吞并了许多蒙古部落,击败了永谢、喀喇沁、土默特、鄂尔多斯,控制了右翼蒙古。朵颜卫兀良哈苏布地,联合原哈喇慎部白音台吉(巴雅思哈勒孙)等其他部十万余人,进至土默特之赵城(早落乌苏)杀察哈尔兵四万余人,回师时又在张家口一带歼察哈尔兵三千人。同年八月,苏布地偕其弟万丹伟征归附后金。就在此期间,哈喇慎部与兀良哈部因共同作战,共同归附后金,两部合而为一,融合在一起,打出了喀喇沁的旗号,称之为喀喇沁部。后金根据满洲八旗军事制度,于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诏编喀喇沁部为左右二旗。喀喇沁的名字就这样形成了。

喀喇沁部苏布地为后金入关,在军事上、物资供应上做了许多事情。清兵入关以后,喀喇沁兵随睿亲王多尔衮,追击闯王李自成;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三藩作乱时,喀喇沁兵跟随康亲王书杰,开赴江南进行剿灭。林丹汗后裔布尔尼趁三藩之乱预谋反叛的消息,是喀喇沁右旗郡王扎什透露给康熙皇帝,从而迅速将其剿灭的。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时,喀喇沁王扎什除负责后勤供应外,还参加了著名的乌兰布统之战。因诸多功劳,康熙皇帝将第五女和硕端静公主下嫁扎什之子噶勒藏。从此,喀喇沁越发受到清政府的重视,康熙皇帝亲题“大邦屏藩”四字,悬于王府中堂。到了第七任札萨克喇特纳锡第时,乾隆皇帝亲赐“世守漠南”印章,以示皇恩浩荡。到了贡桑诺尔布时期,清廷已趋没落,更加重视外藩蒙古的巨大作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