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康德十二年,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地区。进攻热河的是马利诺夫斯基将军指挥的后贝加尔方面军。共分4路:一路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10日翻过大兴安岭,达天山、林东、鲁北、通辽、沈阳;二路为53集团军,沿农乃庙、官山屯到林东,攻击北票、朝阳、锦州;三路为达尼洛夫中将的第17集团军,占林西后攻赤峰、凌源、平泉;四路为普利耶夫的骑兵机械化群,经张家口、多伦到承德。赤峰第一次解放。8月17日,受****热河省委指派,张立文带30余人由宁城进入赤峰筹建赤峰市政府。8月24日根据热河省委宋诚、杨雨民指示,张立文组建赤峰市政府,张立文任市长。市下辖5个区:一区(西屯)、二区(鸭子河)、三区(头道街东)、四区(二、三道街东)、五区(东园子)。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赤峰各界集700余人到赤峰军调处执行小组驻地(二道街东侧)前游行示威,“反对内战,要求和平”。10月10日,国民党93军主力占领赤峰,****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军区、热河省委、省政府等党政军机关迁至林西,国民党军事要员杜聿明飞抵赤峰,巡查辽西战事。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人民解放军于6月收复赤峰,10月收复朝阳,1948年5月攻克隆化,国民党军在热河省仅剩承德一个孤城。赤峰第二次解放。同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赤峰地区北部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8年),承德解放,热河省全境第二次解放。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1月10日,热河省人民政府宣布成立,省会承德市,同时设赤峰市,赤峰第一次设立市级区划。同年东北人民政府于沈阳宣布成立,热河省、内蒙古自治区属东北人民政府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3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成立,赤峰北部属之管辖,设昭乌达盟公署。
1954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撤销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昭乌达盟公署改称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政府设在巴林左翼旗林东镇,由派出机构变为一级政权机构,直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
1955年12月,热河省撤消,所辖赤峰市、赤峰县、宁城县、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与原昭乌达盟合并为新昭乌达盟,昭乌达盟行政公署移驻赤峰市。
1958年10月25日,当时东北地区第一大规模水利工程红山水库动工兴建。
1965年10月,红山水库竣工。
1968年1月28日,昭乌达盟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7月,赤峰英金河大桥(新北大桥)动工兴建,桥梁结构为空腹式双曲拱,净跨40米,7孔,全长315.18米,翌年10月24日竣工通车。8月5日赤峰县英金河灌区建成通水。
1969年7月5日,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管辖,昭乌达盟军分区所属部队移交给辽宁省军区。11月,赤峰锡伯河大桥(西大桥)动工兴建,桥梁结构上部净跨14.1米,空心板梁17孔,全长247.84米,于1970年10月竣工。
1971年1月,在翁牛特旗乌丹公社三星他拉大队北山坡出土“红山文化”遗物--碧玉龙。玉龙呈墨绿色,高26厘米,为整块玉料的圆雕,后被考古学界称为“天下第一龙”。
1972年,辽宁省地质局区调队在巴林左旗白音诺尔发现铅锌矿,储量为大型富矿,为中国长江以北最富的矿床,此为白音诺尔铅锌矿开采之始。同年,辽宁省宣布昭乌达盟全盟11个旗县全部实现电网送电。
1973年,跨北京、河北、辽宁、吉林四省市的沙(城)通(辽)铁路(今京通铁路)全面开工,于1981年8月全线竣工,此为东北地区第三条铁路进关通道。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波及昭乌达盟地区,有强震感,辽中京大塔、小塔塔顶震坏。11月,辽宁省博物馆考古工作队到林西县挖掘“大井古铜矿遗址”,经碳14测定,该矿距今2800~2700年。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规模较大,具有采、冶、铸程序的古铜矿遗址之一。
1977年,111国道的赤峰县段八家大桥动工兴建,全长437米;敖汉旗段辽宁/吉林省界新建下洼大桥动工兴建,全长243米,两座大桥使111国道全线畅通。
1979年,昭乌达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批准昭乌达盟盟改市改制为赤峰市,同时批准设立赤峰市元宝山区,区政府驻地元宝山镇云杉路。
1984年,昭乌达盟改制为地级赤峰市,原县级赤峰市改制为红山区,赤峰县改为松山区。
1993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