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四处蹭饭走投无路(1 / 4)

楚汉春秋 爱你的鹰 7833 字 2017-06-13

1

却说项羽是贵族子弟出身,天生的官二代、富二代。早年,他深受叔父项梁的影响每日习武练剑,不但身子骨好,还成就了一身好武艺。他最看不惯那些微不足道的草民,认为他们根本不值一提。他却特别崇尚济贫除强的绿林好汉,历代有名有姓的名将豪杰,所以我们看到项羽后来留将去兵也就不足为怪了。也许是天生的优越感,他常有一种在人前高高在上的感觉,平时走路也是腰板直直的看着天上,正眼也不瞧人家。他没有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性格,也没有叼嘴滑舌、见风使舵、信口开河的本领,士可杀不可辱是他一生的原则。

刘邦按今天的话说是小康水平吧。他的老父家有几分薄田,虽不算大富大贵也不至于忍饥挨饿、露宿街头。他排行第三,上有两位大哥。平时他俩看不惯刘邦撒刁偷懒无所事事的样子,经常被气得够呛。“你不好好在家犁田耕作,整日游手好闲交些不三不四的朋友,这样下去早晚会坐吃山空的。”他们苦劝了好几回,刘邦笑呵呵不当一回事,依然我行我素。哎,他父亲叹道:“这样下去哪家媳妇愿意跟你呢?“

2

日子过的最苦的要算是韩信了。他两三岁就没了爹,十几岁时又走了娘。他家实在太穷了,尽管如此,他母亲还是把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一只养了快一年的鸡送到私塾先生那里,算是学费吧。韩信因此虽是贫下中农,倒是认识几个字。他特别喜欢听先生讲(孙子兵法),对里面的孙子如何把三十六计在战场上灵活应用达到收放自如、以弱胜强、淋漓尽致发挥而如痴如醉。后来他娘在临走之前,痛哭流涕:”孩子啊,你一出生就在穷苦人家,是妈没用啊。如今娘又要走了,你还未成年,往后谁来照顾你啊?“韩信当即哭昏了过去,他紧紧抓住母亲的手不放。慢慢地,他感觉母亲苍老的手越来越冰凉,也渐渐松了。然后他哭得更厉害了:”娘啊,你不能走啊,你等等我啊。“他实在太穷了,连口薄皮棺材也买不起。邻居也看着这孩子可怜,就借了一张破草席给韩信:”孩子,以后你还不起就不用还了,就算是我的一分爱心吧。“韩信深深鞠了个躬说:”谢谢叔叔。“他小心翼翼把母亲的尸身包裹好,和邻居一起把它抬到荒山野地。他们找了个无主的坡地吃力地刨了半天,总算挖好了一个半人深的坑。此时此刻,他俩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满身大汗了。韩信双膝跪地向母亲大人深深鞠了三个躬,然后才恋恋不舍地让母亲入土为安,了却了心头一件大事,再穷也不能失了礼数。这年头兵荒马乱的,哪有老百姓的好日子,吃不饱更别说有力气干活了。老百姓是真心希望天下太平的,国富民强,谁希望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啊。韩信默默注视着远方,以后那里才是我的家?

他太需要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坚强的依靠,最好遇到一个赏识他的人,让他发挥才能得以光宗耀祖荣归故里。日后,他对于一个让他饱受胯下之辱的屠夫尚且给个一官半职,理由是让他知耻后勇奋发图强。当然,这是他后来慢慢感悟出来的。漂母在他快饿死的时候,给他一个月稀粥喝,劝他:”你男子汉大丈夫老是蹭饭吃,却不缺手不跛脚的,你在众人面前羞不羞?我说你找点事情做养活自己应该没问题吧。“他成了大将军后以千金酬谢:刘邦、萧何在走投无路之时启用毛遂自荐侃侃而谈的韩信,本来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但韩信用自己的才华证明了自己,用他的人是超级划算,让那些看不起的人跌破了眼镜。但历史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即便后来军师蒯彤苦苦相劝,韩信他依然固执地帮助刘邦灭掉最大竞争对手项羽,实现他的当初的诺言。可政治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是残酷无情的,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游戏一言不和咱们就分手,可以重来一遍。刘邦早已把韩信当做和项羽一样可怕的对手,一山不容二虎必欲先除之而后快。可韩信一个十足政治白痴,他是一个忠厚老实、感恩戴德那种,直到临死才有所悔悟:”苍天啊,你为什么如此捉弄人啊?恩将仇报的人反倒坐了天下,自己愚忠的代价是牺牲自己的生命。“刷新一下,如果当年萧何月下没有追到韩信,而他又恰恰遇上了忠心耿耿并且有远见卓识的谋士蒯彤,很可能也拉起一支队伍与项羽、刘邦争夺天下,到那时这天下真不好说是谁的。也许,历史将改写,但历史就是历史,它是无法改变的。

说穿了韩信这个人是个自以为是很不合群的一个人,是一个不屑于辛苦劳作的无业青年。这样的一个人,尤其是出生在这么一个卑微的家庭里,没有关系没有技术没有一身强健的体魄,连生存都难,别的更不用提了。亏得他当时还小,左邻右舍时常接济他,私塾先生也免了一切学杂费,加上老母亲临终前一些家底,终不至于露宿街头上顿吃了没下顿。日子过的飞快,一晃三五年过去了。大家都劝韩信:“小伙子,你也长大了,自己想条生路吧,总不至于一直蹭饭吃吧。”他似乎对百家饭习惯了,对于辛苦劳作受人白眼的日子不屑一顾,慢慢长大的他生存能力依然像个小屁孩。可是好心的人们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的。这不,韩信隐隐约约感到来请他吃饭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相反,见他躲得远远的却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