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第一百廿二章 黑汗国渊源(2 / 2)

严厉惩治,甚至杀头。耶律松山先停下收容各部,然后派出探马一面前往可什哈尔,一面向大石禀告请旨。

大石的大军很快也来到安西边境,一路上,西域南部风光与也米里相比又是另一番景象。戈壁大漠,风沙滚滚,天气越来越热,行军中人人都以薄纱遮面。一路上路过城镇乡村,也是回鹘、突厥民众居多。

大石与李天晟先赶到松山处,松山命几个头领随他觐见葛儿汗。大石知道,这批契丹人和先前的一样,是东黑汗国把他们派到边境守卫东部疆土,赐给他们份地和奖赏。很长一段时间里,黑汗人常与这些契丹人、割禄人、康里人发生矛盾,当地特勤和将领甚至强迫他们与妻子隔离,希望他们从此绝后。先前一万六千余契丹人和葛罗禄人正是因此冒死离开黑汗国,北上与契丹辽军会合。剩下一些契丹人和大量割禄和康里人补充过来,也盼望能有机会与同胞重逢,终于在一年多以后,等到葛儿汗大军再次西征,便联合受到压迫的割禄人和康里人,欢迎辽军。

耶律大石细细向他们打听可什哈尔一带守卫情况。他们说,东黑汗国真正的都城是在北面的巴拉沙衮,但黑汗王也把可什哈尔视为一座重镇,驻扎兵马较多,戒备森严,不好攻取。如今不妨直接北上回师割禄人和康里人较多的七河,前往巴拉沙衮反而更有利。

李天晟也探明,经过上次大辽军队袭扰,如今驻守可什哈尔的特勤已经获得提升和重用,有一万多兵马严阵以待。另外,上次与辽军交手不是别人,正是阿厮兰汗阿赫玛德·伊本·哈桑亲自带兵作战。虽然上次他打败了辽军,但本人也受了重伤,回城以后过了一个月就死了。他的儿子易卜拉欣登位成了新汗,如今正留守在巴拉沙衮。这个易卜拉欣年纪不到二十岁,为人虽较仁善,但也显得软弱,臣下都有些欺他。

当耶律大石命令安营后,来到李天晟帐下。“光廷,你觉得他们建议往七河可行否?”李天晟正在观察地形图,点了点头:“我觉得可行。陛下请看,我们在安西驻军这几日,料想可什哈尔方面也得知了消息,但他们并无进军动静,说明国主确实如传言一般有欠果决。他们的军中将领定然在可什哈尔做足备战工夫,若我们进军攻打,未必能够得利。反之,若从安西北上去往七河,这是当年汉朝时龟兹通往乌孙的旧路,虽然看上去我们无功而返,又耗些时日,但料想可什哈尔他们本意在防守,决计不会劳师追袭。另外,这一路没有捷径,待我们赶到七河,他们若胆敢前来勤王,那时我们倒是以逸待劳了,而且七河距也米里近,臣料他们也不敢主动出击。”

大石听了微微颔首:“你言之有理,我也有意如此。看来贤弟研习兵书,深有心得啊。”李天晟笑道:“陛下过誉了。”大石轻轻拍了拍李天晟,“如此,兵贵神速,尽快转移。”李天晟当即出帐对萧斡里剌、萧遏鲁和耶律术薛分别告知,然后命松山于傍晚时分先行出发。而萧查剌阿不将投军的数千人略微编队,随大军休整半日,晚间趁天色暗淡之际陆续上路。

这安西往七河的这条古道,为当年乌孙往龟兹的夏特古道,唐代称为弓月道,正由北部弓月城通往安西,是南来北往必经之路,盛世之时都设关卡把守严密,如今则较荒废,仅有少数胆大且人多的商旅敢于通行。中间翻山越岭,道路艰险异常。此次辽军回师,好在是初夏时节,气候较好,然而行进到山中,天空依然阴晴不定,途中马匹军粮都损失不少。割禄人对松山等将领说,只要军士安全就好,一旦到达七河,定会有割禄人献上良马供给大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