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大石点头道:“这倒提醒我了,我们要先派一批人分为几路,前往各处打探各种路径和消息,另一方面开始做好准备,待有眉目再出发。”李天晟道:“甚好,西域荒漠甚多,可行无非南北两线,回鹘国和黑汗国,尤其黑汗国的情况我们不甚明了,贸然前往还是冒险,对于契丹过去行军习惯,粮草缺乏更是头等问题。比较起来,回鹘与契丹素来交好,和州那里在大唐时为高昌国,那一带汉人也较多,于我们在西域立足比较有利。”
大石笑道:“李兄弟果然是将门之后,深得我心。好,先做足准备,再择日出征!”李天晟道:“如此,可敦这里,若我们大举人马西迁,也需要有人留守。对宋国盟约我们不能不顾,但两地相距太远,在下以为,该以西夏出兵斜插大同府为主力,佛顶详稳到来后,配合夏国兵马南下夹击大同府,若是取胜,城池姑且让与西夏,我们只取一半物资就好,以兑现宋辽盟约。”大石与众将相望,有些不解,但没有言语。李天晟望着海娜,见她眼中含着微笑,知她明白自己如此计划的初衷,心下松了一口气。
第二日,耶律术薛果然领着耶律佛顶到达,佛顶年纪较大石为长。大石拜他为北院枢密副使,可敦留守。先行派出一队到过西域的各族探马出发西去打听各路消息,随时互通照应,等待大军到达。大石与佛顶详谈一番,说明契丹人今后打算后,将可敦一带全权交与佛顶处置。佛顶派出联络西夏的特使,待深秋之时相约出兵攻取辽国旧日的西京大同府。
此番谋划周密的为兑现辽夏与辽宋盟约的联军计划,并未真正奏效。原来,西夏国主李乾顺当日支援辽帝出兵迎战金兵大败之后,便不再有同金兵正面对抗的意思。先前同意成安公主与耶律大石交好是出于往日情面,背地里,李乾顺同样派出使节与金国结纳。金人没有对他们曾经出兵帮助辽国存有什么成见,为了安抚和拉拢,反而,掌管西部军政大权的粘罕还让出少许辽国占据的故地,一下子便将西夏君臣笼络。如今,成安公主要求李乾顺再次出兵协助辽国联合攻取大同府,李乾顺就三番五次拖延,且执意不从,成安公主悲愤不已,竟然在宫中绝食数日而亡。
除了西夏国发生变数之外,中原的大宋新君赵构在一番仓皇逃亡中即位,东京沦陷,宗室受辱,已令他惊恐万分,从南京应天府登上帝位后不久,就因金兵有意南侵而一路东逃到了扬州。虽有李纲等正直之臣追随,初始还被升为宰相辅佐赵构意图革新朝政,同时号召宗泽、张俊、韩世忠等各路兵马勤王。但是,李纲很快就被汪伯彦、黄潜善诬陷弹劾,不到三个月就被贬黜,迁到鄂州为官,一代忠臣就此远离朝廷,无法伸张浩然正气。
而幕僚张元干也遭牵连,两人就此飘零江湖。直到绍兴八年,张元干得知李纲在洪州还坚持上书畅言国事,反对与金人议和时,满怀激烈,写下一首《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诗云:“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尽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诗中感叹了昔日的繁华现在犹如一梦,远眺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不由愁思满腔,但感到自己壮心犹在,豪气如潮,足以吞灭敌人,鼓舞自己坚决抵抗金人的南下的决心。整个诗篇写得慷慨悲凉,感人至深,不论当时还是后世,都广为传诵,堪称千古名篇。然而宋帝赵构却听从汪黄之见,决定放弃中原,继续往南渡江。
此时,老帅宗泽受命在旧都任留守兼开封府尹,力挫粘罕余部人马的围堵后,收复胙城、延津、河阴,并遣统制刘衍、刘达两次在滑州打败金兵,在黄河北岸树立牢固的防线,一时稳住了东京周围的安全。宗泽在一年里接连上书二十四次恳请赵构回銮京师,领导天下王师收复中原,营救二圣。赵构却以空言搪塞,置若罔闻。
宗泽并不以赵构的钧旨为意,积极谋划北伐大业。一面派范世延充当使者前往北方敦促李天晟响应盟约出兵伐金,牵制金兵后路;另一面做好部署,约定八字军王彦、大名府义军马扩等共同收复怀州、卫州、相州、铭洲、庆源、真定,同时联络杨进、李贵、王善、丁进等部分头并进,一番宏图大志令各路豪杰群情振奋!为了名正言顺,宗泽派呼延次升和儿子宗颖先后三次往扬州向赵构禀告筹备情况,并请旨准许在夏秋之时渡河北伐。赵构不仅不愿意北伐,且派出侍卫兵马都指挥使郭荀为东京副留守,名义为支持,实则就近监视宗泽一举一动。宗泽苦心经营北伐大计受到怀疑,于暑天里背上生疽病倒,情况十分突然,也十分危急。
岳飞、宗颖、呼延次升等忧心不已,数日里守在宗泽病榻前。这位孤胆忠心老帅,在弥留之际,没有一句话念及自身安危荣辱,叮嘱岳飞留心范世延回来的动静,好生学习兵书,让他立誓不忘北伐大业。又频频叮嘱宗颖时刻操练兵马,笼络绿林豪杰,一心谋国。还几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