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等人一路飞奔南下,唯恐耶律莫合驱兵追杀,连行数日后,到了宋辽的边境,这才停下休息。
如今宋辽两国十几年没有战争了,边境上两国商贸来往,经济繁荣,百姓安居勤耕,一片祥和。杨靖感叹道:“若是没有战争,那该是多好啊。”
正在这时,从远处驰来两骑,杨靖仔细一看,是文宣阁九真子中的郭明和马如镜。杨靖大声呼道:“郭、马二位兄弟。”
那二人听到呼喊,勒马停住,四处看去,已见了左前方的杨靖几人。二人见到杨靖,百般惊喜,当下快马奔来,叫道:“主公,主公。”
杨靖下了马,那二人亦下马飞奔而来,拱手以拜。杨靖问道:“你们这是往哪儿去?”
郭明喘着气回道:“回主公,我们收到少林的帖子,说是法空大师圆寂了……当时主公不在文宣阁,齐先生命我们二人前往少林去……没想到在这里遇上了主公,那是太好了……”连续奔行了几日,疲惫的他说话都不利索了。
这时,李云成也下马走了过来,杨靖介绍道:“这位是我的结义兄弟李云成。”
郭、马二人连忙拜下,李云成不知道如何回礼,赶紧扶起二人,有些尴尬地说道:“这……这可使不得……李云成受不起。”
马如镜笑道:“既是主公的兄弟,我等岂能无礼。”
杨靖向李云成回介绍道:“三弟,这是郭兄弟和马兄弟。”
李云成看这二人,眉宇脱俗,浑然潇洒,一身的豪气,十分的让人亲近、喜欢。
见郭、马二人顺气缓和,遂一同寻了个僻静处坐下。杨靖问道:“刚刚你们说的法空大师圆寂是怎么一回事?”
马如镜回道:“就在数月前,辽人耶律平在嵩山下奸杀一个村子百余多口,并打伤了少林高僧数十人,连法空大师也被其打成了重伤,没过多久便圆寂了。于是少林广发英雄帖,誓要除此恶人。”
杨靖心道:“以二弟的为人,绝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恐怕这其中别有原因。”未得多想,杨靖立即说道:“快马去少林。”于是,众人不得休息,又快马加鞭往嵩山赶去。
新春一过,万物复苏,青山丛翠,甚是欢愉。但寒风依旧,扑腾在脸上,瑟瑟地发疼。春寒异常的冰冷,它无孔不入,犹如眼下这暗伏潮涌的世道,刺地肌肤冰冷、发颤。
由于此地离嵩山不远,杨靖一行不到一日,便到了嵩山脚下。上了少室山,已见十数蓝衣僧人持棍守在山门,警戒森严。
郭明上前递上拜帖,说道:“文宣阁杨靖拜会。”
那些僧人听到“杨靖”二字,自是知道“战神”的名头,不敢怠慢,连忙让开道来:“施主,请。”说着由两名僧人引路前行。
行径不久,横座一庙宇与眼前,红墙绿瓦,斗拱彩绘,横梁上是“少林寺”三个金字。相传这是唐高宗皇帝临幸时所题的金字。
进了少林寺,上百僧侣聚集,呈两列排开,皆是棍棒持与手中。两旁的苍松翠柏森严侍立,地上的青砖整齐排列,这座百年古刹隐隐间透着一股不可侵犯的威严。
至大雄宝殿,只见殿外站满了江湖中人,各个持兵器而待,面显凶恶,犹如愤恨之甚。而大殿内一阵阵的诵经声音传来,深沉、悲鸣,满透着哀伤。
这时,只听到有人叫道:“战神到了!”只见群雄齐刷刷地看过去,垫脚夺目,你推我攘,更甚有欢呼之声。本是十分雅静之地,片刻间变得沸沸扬扬了。
杨靖朝众人一一抱拳行礼。众人欢呼雀跃下,让开一条道来,却又围着争先恐后地一睹“战神”风采。
杨靖身后的李云成感叹道:“大哥在宋国有如此高的威望,实在是万分钦佩。”
杨靖进了大雄宝殿,见到大殿内确有百余名僧人正在做法事,大殿中央躺着一位老僧人的遗体,正是法空大师。大殿中的群雄见着杨靖,皆是争上前来招呼。杨靖轻声示意群雄不要嚷哗,而后领着风云雷电四人侍立在一旁,静听少林僧人诵经。
群雄中大多数人只听过杨靖的名,或是杨靖的事迹,心中都甚是仰慕。今日难得见其面,自是争相观望,蜂拥而至。
过了不久,少林僧侣法事完毕。少林方丈法静与众高僧缓缓起身来,面向群雄示礼。
法静声音颤巍巍的说道:“感谢各位英雄能莅临敝寺,参加法空师弟圆寂****……”说话之余,那满脸的皱纹凸显了许多忧伤和愤怒之情。
杨靖上前行礼:“文宣阁杨靖拜见。”
法静示礼,一声“阿弥陀佛”,说道:“战神亲临敝寺,老衲不甚感激。”
紧接着,法静朝众人继续说道:“恶人耶律平杀害嵩山下百余口百姓和法空师弟,实乃天道诛之,我少林广发英雄帖,就是为了诛杀此恶贼。”说完一声“阿弥陀佛”,自言语道:“罪过罪过。”
“对,杀了耶律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