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好......没想好......”
好事者还欲纠缠,却见王一州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摇头,淡淡地说:“何必强人所难呢?”
见王一州昂首挺胸,相貌不凡,好事者也不再多言语,与其他酒客侃天去了。
“这位大哥......呃......见您面容,我叫您一声大叔也不为过了。大叔也不必与那些市井之辈计较......”
王一州凑到那名男子的跟前,却并没有丝毫担心那人手中的剑。毕竟王一州也是自负有一身武艺,艺高人胆自大。
“无事!无事!”
那人对王一州摆了摆手。
“大叔虽配有长剑,可并不像是舞刀弄剑之人。”
也不知道为何,王一州见到这文士打扮的人却配有长剑,实在是好奇。或许,是因为他的偶像青莲居士李白的原因吧!
一袭素衣长衫,身负长剑,一边饮酒作对,一边舞剑而歌......
这也正是王一州幻想中最为洒脱的一件事。
“呵呵!对!对!防身,防身罢了......”
那人似乎已经吃得差不多了,直接拿起长剑和包裹,冲着王一州象征性地施了一礼,然后摇摇晃晃地直接出了旅舍,同样也是没有穿戴任何雨具。
王一州实在是不忍心看到这位大叔在雨中踉跄的模样,于是便跟店家买了件棕衣,然后立刻追上那人,将棕衣给他披上。
所谓的棕衣,便是古代人的雨衣,用粗麻或棕榈树皮等等编制而成,与蓑衣一样,只不过要比蓑衣更加细密合适一些。
“小哥,谢谢了,不知尊姓大名?”
那人似乎被雨一淋也清醒了许多。
王一州站在雨中,抱拳道:“小人姓王,名一州,渭城人。”
“嗯!幸会!幸会!我本是冀州衡水主簿,呵呵......因为得罪了人,被拂衣去官,无事便来此闲游一番。你我同姓,我也姓王,你只管叫我季凌就行。本来是打算去找另一位王姓好友的,人都称他王江宁。只不过岁数大了,走不动了......很高兴认识你,快回吧!回吧......”
那人冲王一州挥了挥手,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王一州赶紧回到旅舍外的遮棚下,瞧着那人的身影消失在迷蒙的雨雾中......
“王江宁,这名字好像挺耳熟的啊......”
再说那位王季凌,辗转之后,又回到了绛州家中。他对王一州说得都是真话,此人确实本是冀州衡水的主簿,却因为得罪了小人,遭排挤诽谤而被免了官,为了排解郁郁心情才会只身西北访友闲游。当然了,别人都喜欢叫他季凌,而他的大名其实叫王之涣。
后来,王之涣在家中一呆便是十五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不再去想自己还能不能二出茅庐继续入仕。
又是一个雨夜,临窗而立的王之涣回忆起自己西北之行,酒意上涌,大声歌唱了起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本章完)